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乘著新民主的氣旋讓台灣向上提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1/28 第338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柯迷必讀
聯合報社論 乘著新民主的氣旋讓台灣向上提升
經濟日報社論 「一帶一路」建構出的全球地圖邊緣
聯合晚報社論 正義橘子與暴力雞蛋
民意論壇 選戰操盤手 電影「露西」現實版
當公民做出選擇 政治人物請謙卑
酷經濟/金融業大賺錢≠競爭力
誠品是實體書店救星?
我看選戰/公辦政見會冷清 誰的損失
路西法效應? 終結選舉網路霸凌
我看選戰/珍惜民主 讓選票更神聖
建立城市自信 打造台灣「畢爾包」
我看選戰/拒絕奧步 台灣贏得漂亮
我看選戰/明天過後… 台灣未來怎麼走

聯合報黑白集
柯迷必讀
黑白集/聯合報
台灣政治有了新偶像,未必是壞事;但把肉身偶像捧成金剛不壞之神,則未必是進步的表徵。

這次選舉的「柯文哲現象」,有點這種味道。任何疏誤,有人出來幫他擦脂抹粉;要耍什麼小手段,幕僚小民網軍奮勇扮演馬前卒,不勞親自動手;回應外界詢問,柯P隨便一句「我不知道內容是什麼」(如台獨黨綱與九二共識),也竟讓柯迷覺得瀟灑到迷死人的地步。台灣民眾長年來對政治人物的厭憎和失望,似乎全投射為等待柯神的降世救贖。

從MG一四九到器官爭議,柯迷要怎麼解讀是自己的事,那畢竟涉及專業和倫理價值。但在竊聽事件中,則有一篇「柯迷必讀」之文,那就是柯辦幕僚彭盛韶和徵信業者數日的簡訊往來,加總不超過千字,值得仔細推敲。柯營指控對手竊聽,事實上,其內部人員有沒有在餵招套招?

此案能在選前露出端倪,誠屬不易。檢警稍早懾於政治氛圍,不敢積極偵辦,只能徐徐過濾嫌犯;由於柯辦未即時交出發現現場的人員,讓當事人有近一週的時間設想對策,交換「流程」。柯營利用「竊聽」之指控將選情燒得火熱,社會疑雲漫天,柯辦卻默不作聲等著謠言發酵;最後責任由林姓業者以「小奸小惡」之念一肩扛下,何其輕鬆。這種手法,難怪對手會質疑,與當年陳水扁的「兩顆子彈」竟異曲同工。

在黃金時間,柯辦未公布關鍵情節;在案情露餡後,張景森卻反客為主,不斷放話要求檢方儘快傳訊他。司法究竟是在為誰服務?

明天就要投票,柯文哲也早宣稱準備好要執政了。此時,柯迷們不妨以偵探柯南的眼光讀讀那篇簡訊,什麼手套、什麼指紋、什麼「別害我」等詞,推理一下吧!

※延伸閱讀》

藍質疑柯營公布簡訊 拋7大疑點

   
聯合報社論
乘著新民主的氣旋讓台灣向上提升
社論/聯合報
明天就是投票日,競選活動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今年的九合一選舉,牽涉層面廣闊,下至地方鄰里的動員和投入,上則被形容為「二○一六總統大選前哨戰」。值得注意的是,選舉期間種種現象反映出某種大氛圍,一言以蔽之,一種以庶民為中心的「新民主」氣象隱然成為大勢所趨,包括年輕族群心聲受到重視,網路言論與訊息發揮了新的影響力……等等。

對這種現象,也有人抱持疑問,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事實上,這是一體之兩面:在一方面,因網路的便捷與開放帶來的新民主化運動,已成為全球趨勢,政治人物和決策者皆不可輕忽此一現象;在另一方面,網路世界的倫理架構尚未成熟,衡人論事不無失真失度、畸重畸輕,這有待所有使用者共同砥礪、彼此鞭策。

「民主」二字,大家聽得爛熟,尤其台灣近年的發展經驗,政治民主化可謂台灣的進步標記,普選為其核心手段。現今民眾視為天經地義的「一人一票」,理論上彰顯人權平等,但在執行層面還是有些落差和爭議點。例如,社會上不免存在著政治冷漠族群,或生活環境中資訊未能充分流通的弱勢團體,這些沉默者不能只被當成空氣看待。又如常受爭論的海外通訊投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爭議,以及年輕人的投票年齡限制等等,都屬政治參與權的議題。選舉期間,馬總統曾表示多數民意仍不支持十八歲即擁有投票權,但連國民黨立委丁守中都連署推動十八歲民眾應享有投票權的釋憲案,可見「民主化」力量讓民眾政治參與的板塊界線也在移動中,選民年輕化只是其中一環而已。

政治上的民主化早在實踐中,而不知不覺,科技革命帶來的「經濟民主化」,乃至日常生活的民主化,也已悄悄影響並改變了一般人的行為準則。像這次選舉中令人注意的網路言論問題,其亂象的確值得重視,選務或司法部門應該整理出若干規範。但另一方面,網路言論挑戰主流媒體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可見社會發言的麥克風已瀰散至每一部電腦和每一支手機,不再是有知名度搏版面者或電視名嘴可獨享。

以最近的「皇民」風波為例,郝柏村後來說明其資訊來自維基百科,若有誤願致歉;柯文哲則打趣:「恭喜郝伯伯加入網路族」。若放下雙方的意識形態差異,光就從網路族群的「話題性」來看,這一事件足以成為社會趨勢觀察的一個註記。在此一背景下,網路秩序管理之重要,更是未來必須持續關注討論的議題。

近年因全球景氣疲弱,很多國家的執政者言之鑿鑿要關照「庶民經濟」,但經濟的平民化、民主化,其實早已隨科技和市場力量而野火燎原。例如中國大陸的「淘寶網」,誰能想像設立距今僅十一年,其影響力深入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少家戶,不只是造就阿里巴巴變成巨人企業集團而已。此一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集市」,其經營模式連結了本來獨立無依的個體戶賣家和遙遠的消費者買家,實體距離和社會位階可能成天南地北的雙方,在網路的虛擬空間產生交集,而完成交易。這種互動形式,包括近年來火紅的所謂「社會企業」概念,都是以庶民之間的連結為中心,當然會擴散出民主化效果,又怎會是傳統政治人物或權威領導者所能插手干預?

其他經濟生活民主化的例子,像是全球家具零售業龍頭的瑞典IKEA家具,其創辦人五歲時就在村子裡賣火柴,成立公司時年僅十七歲,品牌精神源自於瑞典「人民之家」的概念,至今強調「民主化設計」原則。又例如日本首富的排行,近年來在軟體銀行總裁的孫正義和平民服飾「優衣庫」(UNIQLO)創辦人的柳井正之間輪流擺動,都可見出當今科技力量和平民經濟的普及。

這次選舉不管結果如何,政治人物心裡可能還縈繞著藍綠鞏固地盤的念頭,或是台灣地理位置的北中南東的權力分界;但真正以庶民為中心的新民主氣氛已籠罩全社會,所謂的「明天會更好」不再會是由傳統的政治權力當局一手掌控。有遠見的領導者應留意這樣的大勢所趨,乘著新民主的氣旋,讓台灣掌握向上提升的機會。

   
經濟日報社論
「一帶一路」建構出的全球地圖邊緣
社論/經濟日報
地球是圓的,按說沒有邊緣。但地球上有陸有海,所以有時候陸地延伸到極限,就是邊緣;有時候,海域的盡頭也是邊緣,一切,視乎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及國際政經戰略形勢的變化而定。

曾經,二戰之後,以蘇聯及中國大陸為核心的歐亞大陸,包括了部分的東、南歐,構成了一個共產計畫經濟世界,生產力相對低落。當時,世界經濟的重心,是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洋範疇─大西洋兩岸的美國與西歐,及太平洋兩岸的美國與東亞(主要是日本與四小龍)。這個時候,中心是以美國為核心的自由市場經濟,邊緣是以蘇聯及中國大陸為主的共產計畫經濟。台灣很幸運,融入了中心這一塊的產業鏈,發揮了自身的核心優勢(勞力密集),蓬勃發展。

關鍵時刻發生在1978年。中國大陸的鄧小平決定換一條路,走市場經濟了,並且也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這讓蘇聯及東、南歐國家紛紛仿效跟進,全球開始走向了市場經濟全球一體化,地緣疆界與政經疆界都出現巨大變化,邊緣開始模糊了。

又未久,隨著中國大陸快速崛起,並且以其超低廉勞動成本迅速成了世界工廠,東北亞、東南亞,包括台灣,開始融入這個新起的產業鏈。當時,台灣頗有機會成為這個在全球經濟新中心的一個部分,哪怕只是一小部分,如果兩岸關係理順的話。然而事與願違,「戒急用忍」政策的結果,只是讓更多的台灣資金與人才流往中國大陸,卻未能讓台灣有效地鑲入以大陸為核心的產業鏈中,實質上,台灣開始邊緣化了─既邊緣化於過去的美國中心,也邊緣化於新崛起的中國中心。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也開始感受到中國崛起對它的挑戰與威脅,對中國採取遏制及圍堵戰略。一時間,夾在兩大中心之間的東北亞(日、韓)、東南亞(東協十國)及台灣等都成了夾心餅乾,不是左右逢源,更多的是左右為難。地處兩個中心之間,其實就分別是兩個中心的邊緣,最終必然要作出選擇。現實上,台灣、日本、韓國及東協,究竟應加入(美國主導的)TPP,還是(中國大陸主導的)RCEP或FTAAP,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2014或許又是一個關鍵時刻。在中國作為主場的APEC會議中,美國不但未能有效推動TPP,而且未能阻撓中國倡議力推的亞太自貿區(FTAAP)及與之配套的AIIB (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而後者,與中國高鐵計畫結合,正是習近平推動的新世紀全球大戰略「一帶一路」的共同組成部分。「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或將是繼1978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之後,對全球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及中心邊陲關係又一次巨大的顛覆。

這就有必要談談上個世紀的大戰略家麥金德的理論了。麥金德1902年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發表的文章《歷史進程中的地理要素》指出:一、地球由兩部分構成。由歐洲、亞洲、非洲組成的世界島,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饒的陸地組成;在它的邊緣,有一系列相對孤立的大陸,如美洲大陸、澳洲大陸、日本及大不列顛群島。

二、麥金德認為,由於古代落後的交通運輸條件,這片心臟地帶不可能被一個單一強權所控制。也因為人力與資源供給的困難,自古以來,連續地軍事擴張均不可能實現。

三、麥金德進一步指出,鐵路的出現已經大大降低了單一強權主宰中心地帶的難度。當歐亞大陸被密集的鐵路網覆蓋時,一個強大的國家將主宰這片廣袤土地。

一切的關鍵就在於鐵路。麥金德也許未看到「高鐵」,但他已隱然看到了「一帶一路」。有了高鐵及一帶一路,亞、歐、非三大陸聯成的「世界島」就將成為新世紀全球地緣經濟與政治的中心;而其他,他所謂的「相對孤立的大陸」,就是邊陲;美洲或許還有條件成為一個「次中心」,至於日、澳、英等,恐怕就只能自己作出判斷與選擇了。

地球不會變,但地球上的中心與邊陲卻會變,這其實就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核心邏輯。

   
聯合晚報社論
正義橘子與暴力雞蛋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幾天前,有學運青年用橘子丟向馬英九總統,他的理由是為了伸張正義。短短三天後,相同背景的「基進側翼」市議員候選人則在選舉拜票時,遭到雞蛋攻擊。不過,該團體馬上在第一時間譴責攻擊行為,並要求警方一定要徹查。

連勝文今天拜票時也險遭蛋襲,曾幾何時,台灣成了雞蛋、書本、鞋子和橘子亂飛的鬥獸場。顯然在社會一部份人的邏輯裡,這種行為,已經成了「表達言論自由」的一種方式;但更顯而易見的是,作此主張者,認定這種表達言論自由的方式是「特權」,只有自己獨享,他人這麼做,就是應該受譴責的違法暴力。

所有的暴力都不應該被鼓勵、被允許,但暴力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這種「我可以但你不行」的雙重標準,顯然是把自己的意識形態置於一個無法挑戰與討論的道德位階,將自己視為公平正義的仲裁者,而非民主政治的實踐者。

如此思維衍生下去,就是獨裁極權與恐怖主義的來源。所有的獨裁者,都是基於相同的理由宰制國家機器;所有的恐怖主義者,也是以相同的邏輯傷害無辜者的生命財產。與這些所謂「學運青年」相比,程度或許有別,想法卻無二致。

從歷次「公民運動」以來,固然有政治參與積極正面意義,但從「雞蛋事件」看來,許多「公民運動」參與者對民主、法治的誤解,也令人悚然心驚。假如這是台灣的民主政治的未來方向,那麼幾乎可以斷定,台灣將逐漸走上民粹道路。

「我們非常歡迎各種不同的意見與想法相互公開辯論與交流,但對於此種你暗我明的攻擊方式不能苟同」。這是「基進側翼」遭蛋洗後的公開聲明。拿這個標準來回敬所有用橘子、書本和鞋子作為表達意見工具者,也一體適用。

   
民意論壇
選戰操盤手 電影「露西」現實版
陳孝平/陳秀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聯合報
電影「露西」(Lucy)因在台北取景,引起一陣新聞。但開映後,在網路上討論的,卻是它是不是一部有深度的「哲學」電影,還是一部很不科學、充滿荒誕的爛片?

哲學比較玄,但科學則是比較容易檢驗。

只要對神經科學有些概念,大概都同意人腦細胞利用率在絕大多數人的情況,都是一個很低比例,儘管未必是電影中所說的十%(或許更低)。因此,大腦存在相當可開發的空間,應該是沒有疑問的。但,從科學角度看,要讓大腦功能擴大,仍得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大腦開發」的意義是什麼。大腦開發至少有三個意義:已經在使用的細胞使用強度的增加、有使用到細胞數量的增加、或是這些新舊細胞交相加乘後大腦效能的提升。大腦開發,指的是哪一種?要如何啟動這樣的開發,電影可以不交代,但科學家必須去面對。

其次,大腦再怎麼開發,都是「想」(或思考、理解)的部分,「做」的部分則是要透過身體。大腦效能儘管可以開發數倍,但身體器官功能是否也能同倍數「開發」,顯然是一個問題。如果body開發趕不上mind開發,那大腦開發的效益就有限。電影中「露西」的肉身可以隨意到紐約、到巴黎,顯然是荒誕的扣分橋段。

再次,大腦怎麼開發,都是「自己」的事。要說是可以靠自己的「念力」來支配別人行為,已是神怪之論了。電影中這樣的神怪場景大大減損它的價值。

電影「露西」在上述問題上,要不是沒交代,就是過度的自由揮灑,難怪會被歸於純粹科幻片。

不過,觀眾如果能夠從質疑導演手法的荒誕,改為替導演改寫成比較接近現實的劇本,不失為一件有意義的事。

首先,body開發速度慢,雖限制了mind開發產生的價值,但重要的是,body是可借別人的來用。事實上,大企業家就是靠自己超過常人的mind產生大量創意,而借用許多人的body(也就是公司的幹部、雇員)來落實他的創意。最成功的企業家及許多行業中成功人士,因此是最能善用自己的mind,以及善用別人body的人。

其次,大腦開發,雖是「自己的事」,但因為大腦開發有助於理解事物道理,可以迅速發現問題的解答,因此在如何影響別人自然有比較有效的方法,所以「自己的事」也可以成為「他人的事」。選戰操盤手影響大眾對候選人的觀感,不就是這種能力的呈現?

我們不知導演盧貝松是否要引起觀眾討論這些,但一部科學上荒誕的電影,如能仔細品嘗,可以由觀眾賦予哲學的意義。

   
當公民做出選擇 政治人物請謙卑
游進裕/環境守望網絡負責人(台北/聯合報
九合一選舉結果即將揭曉,在台灣為公民社會奮鬥的人也非常關心。這次選舉是否意味著,台灣的公民運動或將進入下個里程碑。現今主流媒體與網路聲量,是否真的可以代表公民的聲音?各式各樣選舉民調反映了各地都有許多不表態的公民,媒體民調的可信度,也將受到公民的檢驗,但願爾後所有操弄式的民調,都遭到唾棄。

選舉過程中,有太多真假難辨的事情,當某些虛假混在很多的真實當中,大家揣測人們究竟會相信那些真的,還是那些被假的蒙蔽的?所以就有質疑說,台灣民眾真的會做正確的決定嗎?

這次選舉看到許多公民團體聯盟,要求候選人對特定議題表態,諸如兒童、家庭、教改、弱勢、環保等,選舉結果將可看到公民對不同議題的關切程度,究竟有多少公民會因此站出來投票?有多少訴求的正義,會影響選舉結果?「無記名、秘密」投票表達了公民平等不受干擾的自主抉擇,公民不僅會發表意見,更需要承擔選舉的結果,並願意負責後續的監督。

當公民做出了選擇,政治人物請謙卑,不要自詡為領導者,你們只是公民選出的管家。從政者當聆聽,公民所要求的,就是讓政治成為實踐公平正義的途徑,讓才幹能力作為服務人民的工具,讓平安幸福落實在每個人心。

   
酷經濟/金融業大賺錢≠競爭力
林建甫/聯合報
「金融業今年大賺五千億」、「金融業獲利創新高」,這是近來報紙引人注意的標題。這樣的統計及造成的印象會有問題。我們從來沒有聽過電子業今年共賺了多少錢,生技業獲利創新高。我們更應看的是金融業的競爭力。

一般而言,金融業包括金融控股公司、銀行業(農會、漁會信用部)、證券業、期貨業、保險業、電子金融交易業、金融重建基金、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及其他金融服務業。金融業是高度管制行業,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負責監督管轄金融業的發展、監督、管理及檢查業務,但金融業中的支付系統,則由中央銀行主管。

因為主管機關要金融業定期呈報資料,因此很容易地得到整體統計結果。其他行業並沒有如此方便。金管會統計,銀行業前三季賺兩千六百一十八億元,壽險業賺一千零四億元,券商也有兩百六十二億元,合計三大金融業,光前三季累計賺三千八百八十四億元,估全年可望上探五千億元大關。

然而,金融及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占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從二○○二年的八點零二%逐年降低到一三年的六點五二%。而由十大金控的平均ROA(資產報酬率)來看,二○○九年起是零點三三%、零點四二%、零點五一%、零點五四%,去年則為零點五五%;而平均ROE(淨值報酬率)則是五點二七%、六點二七%、七點七四%、八點四九%,上升到去年的八點八一%。獲利讓ROA與ROE持續走高,但比起國際上對大型銀行的健全標準來說,ROA須達一%、ROE則是十五%,才算是比較有競爭力的。相較起來,國內金融業的表現與國際相比,還有一段差距。

對於台灣金融業的賺錢,很多人甚至認為財團獲利,貧富不均加重等負面效應。然而金融業迄今仍是勞力密集行業,沒有太多自動化,雇用的員工數在各行樣中,算是名列前茅。我們甚至可以說,金融業是服務業的火車頭。金融業賺錢,員工分紅、調薪,容易引起市場比價效應,造成整體薪資調漲。台灣薪水十來年不漲與過去同時期,台灣金融業表現不佳有絕對的關係。而金融業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金融業獲利,龐大的股民也都跟著獲利。

從以上分析我們要說,金融業的獲利創新高,只是過去應該賺的卻沒有賺到。而且進一步來說,期望金融業能夠賺更多的錢,員工、股民都能夠雨露均霑,幫助突破悶經濟。

   
誠品是實體書店救星?
徐夢陽/研究助理(台北市)/聯合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再次專文介紹誠品書店,更稱誠品為「文學夜店」。在網路書店崛起下,還能在營收上有所成長,而且在實體書店受網路書店威脅的危機中,還能穩定成長,創立品牌口碑。

在誠品書店中,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一種書店的感覺,而是賦予了一種品味與價值。走進誠品,你可以看到匠心獨具的擺設,與書籍的陳列,還可以廿四小時都與書為伍,實為愛書人的天堂。

誠品會如此成功,也是它標榜了一種「生活」的享受,踏進誠品,可以享受閱讀,在都市叢林之中找到一塊閱讀的天堂。讓我們的身心有一個暫時休憩之處,同時,它也與時俱進的擁有網路書店。

這個報導,其實也點出了書店的一些問題,首先,是網路書店對實體書店的影響。網路書店林立,人們的消費習慣轉向,而與便利商店合作或宅配服務,更讓人不必出門,就能瀏覽書目與購買書籍,這樣的衝擊下使得大部分的書店面臨轉型或是關門,不只是歐美地區受到影響,連台灣的實體書店都關閉了一堆。文化部為此,還提出補助「獨立書店」的做法,但終究是緩不濟急。

另一個問題是,誠品書店的成功經驗能複製嗎?人們需要第二間誠品嗎?

誠品書店已遍及多地,試問能做得比他們好嗎?所以,誠品的成功,經驗固然值得吸收,但並非全面複製,也難以模仿。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學習誠品創新與品牌的內涵與精神,或許,它能成為拯救實體書店的一道良帖,但絕對不是永久經營實體書店的答案。

   
我看選戰/公辦政見會冷清 誰的損失
葉佳芬/社工師(新竹市)/聯合報
廿日,新竹市香山區的一場公辦政見發表會,九位候選人居然只有一位候選人出席,當天場面冷清寂靜,參與的民眾也只有個位數,讓人看了相當寒心。

其實不只新竹地區,全國各地幾乎都一樣,在國境之南的「滿州鄉」也面臨同樣的狀況。四位候選人中,只有一位女性候選人想藉著公辦政見會,表達她服務鄉民的理念,但對手選擇不參加,導致公辦政見會取消。

這是民眾的損失?還是投機取巧的候選人賺到?為何公辦的政見發表會那麼重要?因為比起文宣和公報,政見發表會可以展現候選人的表達力與熱情,民眾也可以向候選人提問。但民眾對選舉冷漠而不關心,絲毫不想花時間去聆聽候選人的政見,甚至對於本區有誰參選,也不見得知道。

難怪候選人不看重公辦政見會,然而,這就便宜了那些「只想做官不想服務」的候選人;也無怪乎有些候選人盲目亂開空頭支票,竟然也能獲得支持。

不參與政見發表會,其他候選人如何競選呢?他們大多是買廣告、託樁腳、甚至擾民的以宣傳車巡行,最誇張的還有人直接「買票」。地方選舉更嚴重,很多人根本沒想法,只看誰有勢力跟背景,就投票支持誰。

民主的真諦在於民眾的參與,沒有了解,也只是盲目的民主罷了。如果選民在乎台灣政治的民主化,候選人才會用心說明自己的施政理念,選民才能好好篩選候選人,了解誰最適任為民服務。如果選民不努力篩選,就會讓不適宜的人選出線,受苦的也是老百姓。

但願台灣百姓在這次九合一選舉中,願意盡心力,好好的把關,讓真正想為國家及人民服務的賢能者當選。

   
路西法效應? 終結選舉網路霸凌
潘家鑫/文化大學廣告系助理教授(/聯合報
九合一選舉最後倒數,具指標性的台北市長選戰,「網路霸凌」成為討論的議題,認為它的影響可能比選舉結果本身更嚴重,成為撕裂族群、破壞民主之惡,但這惡的來源是什麼?

從一位賣愛心地瓜的單親媽媽,在臉書爆料候選人連勝文不吃還亂丟,立刻被連營「打臉」是有意抹黑;到網路文章指候選人趙衍慶是七一三澎湖事件受害人,隨即被趙衍慶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否認曾遭受迫害。而這些案例都可見到所謂的公民團體成員,以及公民媒體撰稿人的身影。

原本社群和公民媒體的價值,就在於提供「手無寸鐵」的小老百姓,足以對抗中央集權式媒體「霸權」的工具,推翻長期以來的資訊「宰制」,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他們擁有了網路媒體的使用權,一旦碰到了選舉,就開始肆無忌憚的操弄訊息,完全失去了社群和公民媒體的初衷。

社會心理學家金巴度認為,霸凌的關鍵在於權力,並藉著權力的行使對於他人進行傷害。金巴度是一九七○年代惡名昭彰的「史丹佛監獄實驗」主持人,他在史丹佛大學心理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這項研究,找來廿四位經評估心理非常健康、正常的大學生,平均隨機分配擔任獄卒或囚犯的角色。但囚犯們第二天便發起了一場暴動,獄卒開始進行無情的鎮壓,體罰、凌虐,最後完全失控,實驗被迫提前中止,大學生們被評估出虐待狂傾向或心理創傷。

根據這項實驗,金巴度提出為什麼好人會作惡的「路西法效應」,認為霸凌的產生是一種情境因素,消極的袖手旁觀將成為它的共犯,而解決之道是需要平凡而沉默的大眾,勇敢的站出來,對抗霸凌者。

台北市的選民們,對於這次的選戰文宣之惡,必須要在投票當天,站在公平正義的一方,終結選舉期間的惡質文化,以投下神聖的一票,來行「英雄」之事。

   
我看選戰/珍惜民主 讓選票更神聖
林法/公(彰化市)/聯合報
民國初年,袁世凱挾軍隊自重胡作非為,甚至不惜以武力恐嚇國會議員。選舉總統時,攝影師用鎂光粉照明,點燃後發出眩目閃光和震耳響聲,許多議員以為是炸彈而逃命。有人躲到桌子底下高喊:我選的是袁世凱,有些人則掉落鞋子,事後到處找;當然,最後還是袁高票當選。

如果威權時代投票是出於「恐懼」,那麼在民主轉型後的今天,面對空前的九合一選舉,我們又是被什麼力量所牽引呢?

一些拒絕投票的疏離者,無法對民主發展有何積極貢獻,但行使公民權利的人,若基於種種負面因素而為,同樣也無法對成熟之公民社會產生什麼正面影響。這次因大眾冷漠致參賽者拚鬥更加激烈的選戰裡,張開耳朵、打開眼睛,所聽所見果真比從前更加腥羶。

但時間一久,只怕入鮑魚之肆而不覺其臭,於是我們又重回老路,有的靠感覺、人情甚至鈔票,有的則憑偏見、謠言,甚至仇恨而選擇,莫怪常後悔不及,讓「民主為自作自受」的難堪一再上演。

在台灣,人是最美的風景,只可惜碰到政治,尤其選舉,很多人都走了樣。所幸那個「躲到桌底」和「到處找鞋」的年代已遠離,但我們有更加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民主嗎?願過程重於結果之民主深義能植入人心,大家共同唾棄那些為達目的卻不擇手段的人,使手中「神聖」的選票能真正成聖!

   
建立城市自信 打造台灣「畢爾包」
孫振義/政治大學地政系副教授(台/聯合報
一座好的城市,需要同時具備良好的「城市環境」與高素質的「居民」。然而,唯有先擁有高素質的環境,城市才有可能吸引良好的市民入住。因此,若市府團隊能堅持遠見,持續不斷地建設城市環境,能促成好城市的生活光景。

西班牙的畢爾包,一個興起於十四世紀城市,經過了幾世紀的發展與興衰,在廿世紀初期甚至還飽受戰火摧殘。爾後,基於豐富的水力資源和良好的水運條件,使畢爾包成為西班牙最大鋼鐵工業基地之一,整體工業蓬勃發展、風光一時,但究竟抵擋不了國際的廉價勞力趨勢,導致產業外移、日漸衰敗。

峰迴路轉的是,一九九七年該城市前瞻性地聘任了普利茲克獎得主法蘭克蓋瑞建築師,打造了古根漢美術館,遂扭轉乾坤、並引領了新一波的城市轉型,終成就了今日具觀光特色的畢爾包城市風貌。

若有機會造訪畢爾包,吸引目光的,除了古根漢美術館絢麗造型外,更有數座名家設計的美麗橋梁,在畢爾包河畔譜出水岸城市舞曲。再加上瀰漫在舊城區的故有城市風味,促使畢爾包升級為頗具品味的國際城市。

反觀台灣的台中市,這個台灣中部的大城,沒有台北都會區的政治中心與金融商業的優勢,亦無高雄重工業大鎮的經濟支撐。長久以來,位屬於台灣西部平原起始地帶的台中,過去便以農業為主。夾在北高兩直轄市之間的台中,始終掙扎地保有著其競爭優勢。

直到一九六○年代,台灣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台中港、台中工業區、台中加工出口區等設立,以及中山高速公路的通車,促使中小型工廠在台中、彰化一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帶動了台中的整體工業發展。

隨著台灣高鐵通車、中部科學園區、豐洲科技工業園區、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園區等重大工程的陸續完成,以及水湳經貿生態園區建設的啟動,過去輕工業為主的台中,正式轉向高科技產業發展,形成了一個中台灣六百萬人口的都會區。

然而,縱使擁有穩定的產業基礎、舒適的氣候環境、適量的人口密度,然而,沒捷運、首都光環及其他重大建設加持的台中,始終僅能以台灣二線城市自居,其與當年的畢爾包一樣,亟需一個轉型為「自信城市」的契機!

今日的台中,隨時能見觀光客愜意地在「一中街」啃雞排、喝珍珠奶茶,隨後續攤「逢甲夜市」大啖大腸包小腸;假日,市民攜著孩童在「市民廣場」大草地上奔跑、放風箏,抑或在富文化氣質的「草悟道」漫步,逛到「國立美術館」欣賞畫作藝品。

若想雅痞一點,可以搭乘BRT到東海大學拜訪「路思義教堂」,然後繞道國際街的精品小店尋寶,午後到「秋紅谷」賞那一葉楓色,再踏著七期重劃區的古典建築街景,至「國家歌劇院」看戲、賞建築光雕。這便是「一線城市」的生活光景!

在年底九合一選舉的硝煙味中,或許上述的一切美好會被暫停記憶。然而,看到台中過去持續地朝向文化、藝術與宜居城市邁進的努力,相信選後雨過天晴,屬於台中的明天一定能如畢爾包般,更美好、更有自信!

   
我看選戰/拒絕奧步 台灣贏得漂亮
蔡志鏗/退休人士(台北市)/聯合報
明天就要投票了。根據專家評估,全台灣還有七個縣市的選情依然渾沌。筆者衷心希望這次的選舉,可以順利平安落幕,不要再有任何的選舉暴力和奧步事件。

選舉就像是所有的運動競賽,最後必定有贏有輸。大家可以預期的是,當明天晚上開票結束後,一定會出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景象,期盼所有的候選人展現運動家精神與民主風度,當選者勝而不驕,落選者敗而不餒。選舉是一時的,隨著選舉的落幕而結束。

回顧今年選舉過程,雖然有風波卻沒有大礙,堪稱是「瑕不掩瑜」。儘管過程中還是難免出現不少的口水、抹黑、謾罵、訴訟和疑似賄選事件,但值得欣慰的是,並沒有發生選舉暴力,希望過去沒發生,關鍵的今明兩天也平安無事。

除了呼籲有投票權的選民朋友踴躍投票外,更希望候選人遵守遊戲規則,並謹記「無論誰贏誰輸,就是台灣不能輸」,期望不要有暴力,不要有奧步,讓台灣成為這場選舉最後的大贏家!

   
我看選戰/明天過後… 台灣未來怎麼走
孔令信/教(台北市)/聯合報
選戰最後衝刺階段,讓人最好奇的還是結果會怎樣?

有人還是會擔心「明日過後」,有人也會關心「孩子的未來」,但是重點應在台灣的未來會怎樣走?

沒錯,藍綠對抗讓台灣卡住,傳統藍綠版圖明顯就是僵局、死棋,然而就是有人還想操弄這樣的版圖變化。

沒錯,從兩個爛蘋果中選一個比較不爛的,但又是誰規定我們要從爛蘋果中做選擇?歸根究柢不就是拜政黨所賜。政黨不願意培養人才,光只想權與位、名與利。所推人選又怎能服眾?選票含淚投也不是、不投也不是!這不就是讓我們的未來,都在冒險中嗎?

沒錯,投廢票吧!這是無言的抗議,但是,儘管抗議成功,你不想看到當選的人還是上了!這樣的消極抵制,最後還是傷到自己!

為了這次選舉為難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為何這次選舉讓大家如此傷神?選舉本來應是一場愉快地改變,但是這次選舉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讓人感受到這種愉快。看選戰想未來,唉!現在還是有點煩啊!

   
加拿大圖騰柱說故事 記錄原住民生活
加拿大西北海岸原住民部族各自發展出不同的雕刻手法,每一支圖騰柱記載不同的故事。例如蹲在門前柱上瞭望的守衛,人數越多,戴的帽子越高,表示主人權勢越大。

向章魚學隱形 「國王的新衣」 即將問世?
烏賊、魷魚和章魚等海中頭足類動物,皮膚有感應器,可模仿周遭環境變換顏色。美國和中國以此發想,研發出輕薄有彈性的「隱身」纖維。這項研究由美國海軍出資,耗時近三年。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