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五二○越近,兩岸關係波動趨於明顯,此不僅反映大陸的焦慮,台灣內部及美國又何嘗不憂慮呢?過去八年,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穩定的基礎,周邊國家都受惠。大家關心五二○後,若捨棄九二共識,有什麼替代方案避免兩岸再緊張?相信這是蔡英文主席正努力想給的答案。
九二共識的形成有段曲折的歷史,它是兩岸欠缺互信下,勉強找到的一點連結。它沒有辦法變成文字協議的原因,是雙方對一個中國如何表述,沒有共同的理解,最後只能變成帶有模糊性的政治諒解。
對北京而言,九二共識是兩岸對一個中國的共識;對台北而言,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形同各說各話。對這樣的歧異,雙方雖有抱怨,卻未逼迫對方做相同解釋,因而九二共識的模糊性起了建設性的作用,變成兩岸交往的政治基礎。過去八年,在九二共識上堆疊了二十三項協議,促進兩岸關係朝制度化與正常化的方向發展,台海不再是東亞衝突的熱點。
換言之,這份看來模糊的共識,已成平衡點,任何變更將牽動兩岸與區域的平衡。蔡主席對兩岸問題是審慎的,她瞭解兩岸關係的穩定符合台灣的利益,不然不會於去年大選期間表示將維持現狀,獲得國內外好評。
對蔡主席而言,最簡單維持現狀方法,就是維持九二共識。有了穩定的兩岸關係,她可把注意力投入台灣內部的改革。但這會讓蔡主席的部分支持者感到失望,他們期待兩岸有新的定位。相信蔡主席正努力找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既可維持現狀,又可滿足各方需求。這是非常困難的嘗試,在兩岸互信不足情況下,任何變動可能引起疑慮。
中華民國憲法或許是化解僵局的出路,憲法增修條文將國家分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前言還有「國家統一前」的文字,是不折不扣的一中憲法。選後蔡主席曾表示將遵循現行憲政體制,推展兩岸關係;而中共外長王毅也提到台灣執政者須遵守自己的憲法規定。
如果沿著這條路發展,兩岸關係有可能柳暗花明,穩住情勢。一九九二年李登輝總統執政時,曾定調一個中國是指中華民國。當蔡主席依中華民國憲法就任總統,若也講同樣的話,不僅符合憲法精神,也回到九二共識的基點。
其實,蔡主席近來已就維持現狀有所說明,她強調既有政治基礎包括九二會談歷史事實、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協商和交流互動成果、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卻未觸及一個中國問題。
如果蔡主席願進一步,站在超越黨派的立場,從中華民國憲法定義一個中國,則有可能峰迴路轉,解開兩岸僵局,讓維持現狀不只是期待,而變成可以實現的理想。
再三星期,蔡主席將發表總統就職演說,如何定位兩岸?如何維持現狀?大家引領而望。最近蔡主席將民進黨版訂定協議監督條例冠上「兩岸」,不失為務實作法。此種務實精神,期盼也應用到敏感的兩岸定位。畢竟捨棄九二共識容易,重建新的兩岸共識困難。(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