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台日關係不得密室交易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Money錢電子報】貼近生活,全方位的實用理財指南;公正客觀,深入淺出,提供您正確的理財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5/30 第375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林奏延不進反退
聯合報社論 聯合/台日關係不得密室交易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G7能夠再領全球風騷嗎?
民意論壇 三問馬克思烙印的文化部長
重返WHO,除了名稱之外…
聯合筆記/失去的名字要找回來?
被倒掉的飲食觀與價值觀
用餐把關 記錄剩菜分量
OTT的發展不能再等
該改造寵物飼養者了
服儀衝突 遍地引爆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林奏延不進反退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林奏延出席世衛大會(WHA)的功過,只有八個字可以形容:「毫無寸進,只有退步」。

本土社團批他卑躬屈膝,「和國民黨有何差異」;這是極端錯誤的形容。林奏延這次出席WHA,台灣原本有尊嚴的國際參與,變成被迫在「二七五八」和「一中」的矮簷下低頭,最後連「台灣」二字都不敢說出口。這樣的表現根本無法和國民黨相比,不僅「差很大」,而且是大倒退。

但這樣的倒退表現,並不能全怪林奏延,而要怪新政府外交戰略技窮。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逼使北京祭出「一中原則」,這是倒退之一。新政府要出席WHA,只能忍辱吞下邀請函的「一中」前提,且連抗議函都遞得蜿蜒曲折,這是倒退之二。蔡英文不想斷了國際參與的後路,因此只能要求林奏延節制再節制,乖乖照稿誦讀,連前兩任部長喊過的台語版「台灣加油」都省了,這是倒退之三。

對林奏延此行,蔡總統以「關關難過,關關過」作為總結,認為是「過關了」。但政府對外戰略若只求「過關」,不僅是低標,而且是成敗取決於人。民進黨過去批評馬政府的活路外交是「看北京臉色」,事實上,林奏延在日內瓦的謹小慎微,不也是在等府院觀察北京的臉色?

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是為了「內銷」之需;但到了「外銷」市場,卻連「一中」框限都能吞。想想:綁架新政府的,不正是那些獨派人士?

   
聯合報社論
聯合/台日關係不得密室交易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新政府一上台,便立刻下令撤回海巡和國軍艦艇在沖之鳥礁海域的護漁行動,引起社會譁然。行政院的說法是,我和日方七月將召開「台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機制」,將就此進行協商。無巧不巧,日本媒體最近報導,我國將在七月放寬日本福島核災區縣市的食品進口。對這連串發展,立委高金素梅質疑,其中是否拿漁權及開放食品進口作利益交換?

正當開放瘦肉精美豬的疑雲漫天,又傳出福島核災區的食品可能解禁,除讓人懷疑新政府把關食安的決心,也對新政府究竟與他國作了多少私下交易而憂心。儘管新政府官員澄清,一定會以民眾健康為優先考慮,但這一連串的訊息似非空穴來風,而有固定跡象可循。尤其,如果犧牲漁民在沖之鳥礁的作業權,又任意對福島食品進口鬆手,那簡直是雙重賣台行為,不可原諒。

謝長廷即將出使日本,邱義仁則接掌亞東關係協會,兩人日昨舉杯互賀,宣稱台日關係將進入「新階段」。然而,在護漁撤退及福島食品進軍在即的訊息夾擊下,不禁讓人為台日新關係究竟是何面貌感到憂慮。台日之間加強各種交流合作,無論在經貿、海洋或安全層面,都具有積極的意義,也值得樂觀其成。然而,這類外交運作絕不可流於「黑箱作業」,而須有公開透明的程序,且受到適當的監督;如果要拿民眾的權益和健康當籌碼,去交換政治人物想要的外交利益,則更是本末倒置的民主大忌。

民進黨一向因反中而過度親日,更讓人擔心的,是新政府與日本透過密室黑箱運作的利益交換,可能使國家的利益陷於損傷而不自知。民進黨只要想想自己過去如何質疑馬政府與對岸簽下的協議是「賣台」,就能想像人民對民進黨政府與日本之間的密室政治會有多少不安。何況,扁政府當年的「巴紐案」、「南線專案」和「安亞專案」,都是花大錢換來外交醜聞,民眾都還記憶猶新。

日本政壇盛行「密室政治」,這是人們熟知的事;這樣的密室文化將如何影響民進黨政府,則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新政府上任第三天,即宣稱將在七月底舉行「台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機制」,這顯示,民進黨在野期間就與日本展開了密切協商。我國在沖之鳥礁巡護之艦艇立刻被召回,應該就是雙方協商的條件之一;而開放福島食品進口台灣,也可能是雙方談妥的默契之一。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訊息,我們卻是要看到日本媒體的報導方知其詳;而政府對此卻支吾其詞,無意誠實以告。外長李大維說,在外交上,保持「模糊」是很重要的原則。問題是,若非日本媒體披露我護漁船艦已離開沖之鳥礁海域,台灣民眾可能還被蒙在鼓裡;若非共同社報導我國將開放福島核區食品,國人還渾然不知。

進一步看,民進黨與日本透過政治親信進行密室協商,早在扁政府時代即已成形。我漁船在沖之鳥礁海域的作業規範,就是由當年國安會前秘書長邱義仁與日方達成的「不成文」默契:日本公務船進入沖之鳥礁海域前,會先向我漁業署發出預警,由漁業署通知在該海域捕魚的我國漁船暫時撤離。此舉,其實已默認了日本在沖之鳥礁擁有兩百浬經濟海域主權。如果不是這次東聖吉十六號被押事件,外界根本不知道兩國間原來存在這種不可告人的「潛規則」。民眾知的權利,在這種黑箱交易下,遭到可怕的踐踏。

試想,民進黨在野時,用盡手段反對兩岸ECFA及服貿、貨貿協議的談判,批評國民黨是「黑箱作業」,並要求國會先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再進行逐條審查。而如今,如果民進黨能以密室協商的方式來操作台日外交,甚至犧牲漁權、開放福島食品來交換不知所以的政治利益,著實令人不寒而慄!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G7能夠再領全球風騷嗎?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上周五在日本閉幕並發表伊勢志摩領袖宣言,在經濟倡議上,宣言指出當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高,為避免陷入新的危機,應增強經濟韌性,適時採取一切可能政策加以應對。在近年20國集團(G20)重要性大幅提升的趨勢下,由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組成的G7,是否能再領風騷,引領全球發展方向,深值關注。

G7的沿革,可溯自1973年創始的G5,1975年G6,到1976年才正式成為G7。在冷戰時期,G7峰會在應對全球情勢上發揮了關鍵作用。冷戰結束以後,俄羅斯自1991年起參與G7峰會,至1997年正式被接納,G7也成為八大工業國集團(G8),但因俄羅斯在2014年占領克里米亞半島,致被凍結會籍至今,G8因而也恢復為G7。

長期以來,G7在應對全球性重大經濟和政治問題上,透過七國政府聯手,往往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制訂國際社會規則和解決國際紛爭方面。然而,近年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大陸崛起,改變全球經濟版圖;G7在全球GDP所占比重已不到50%,因而發言分量和影響力和過去已不能同日而語。相較之下,涵蓋新興市場及中國大陸的G20逐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政策對話與合作論壇。

不過,迄今G7仍是世界最強大的政經勢力,在全球議題上,仍有先期定調的影響力。這次日本輪值主辦G7峰會,首相安倍晉三從開始就確定主要議題是如何穩定世界經濟,也為9月G20杭州峰會預作準備,凝聚G7國家一致立場。

然而,G7各國因為本身利益衝突,在應對全球經濟問題上,存在很多分歧。例如在這次峰會中,安倍強調經濟的危機感,認為當前世界經濟狀況與2008年雷曼危機前近似,但其他領袖多認為安倍言過其實;日本主張積極財政干預,也與德國、英國堅持穩健謹慎的政策不同;在匯率政策上,日本認為近期匯率走勢是單向且投機的行為,對實體經濟將造成損害,但美國卻認為匯率市場並未失序,反對日本干預匯市。

儘管如此,G7峰會仍達成一定共識,包括:重新確認所謂「三支箭」之重要性,包括放寬金融、政府擴大投入公共事業等財政支出、放寬法規等結構改革;並同意G7國家將在機動性實施財政戰略及果敢推動結構政策上,加強合作;且承諾將依各國情況,進行政策總動員,以支撐世界經濟。另外,G7領袖認同匯率劇烈波動帶來的不良影響,各國應制訂一套以市場為基礎的貨幣匯率機制,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以保障金融穩定。

G7領袖在經濟倡議上作出明顯妥協,反映各國重視G7在全球可以扮演的重要角色,不過,此一角色更彰顯在G7對中國大陸的聯手牽制。如亞洲安保問題是美國和日本的核心利益,透過這次峰會,G7領袖表達對東海和南海局勢的共同關切,強調反對單方面行動並以和平方法化解紛爭,其矛頭指向中國,不言而喻。

在經濟面,宣言肯定重要目標在平衡中國崛起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日本-歐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跨大西洋貿易暨投資夥伴協定」(TTIP)等多邊貿易機制。中國在WTO「非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將在2016年12月到期,但G7並未就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進行討論,而是強調共同消除世界供應過剩問題的方針,並聲言將處理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問題,亦明顯劍指中國。

坦白講,未來G7如何處理和中國大陸間的互動關係,究竟是聯合牽制或相互合作,是兩難問題,七大工業國也未必有一致看法。但無論如何,G7在全球的影響力,中國議題是重中之重的關鍵課題,未來將如何發展,仍待時間加以驗證。

   
民意論壇
三問馬克思烙印的文化部長
李英明/中原大學副校長(桃園市)/聯合報
如走馬燈般的部會首長更迭,好不容易換上了一個有哲學背景,並且公開宣稱最喜歡馬克思及「共產黨宣言」帶有左派思想印記的文化部長。

長期以來,我們文化部長的任命,基本上是掌權者決定什麼是主要部會任命後剩餘的政治任命。基於回應政治任命的需要,他們必須為掌權者維繫其統治的文化霸權而服務。馬克思思想是以批判及實踐為導向的,有馬克思思想左派烙印的文化部長,如何在維繫統治者文化霸權與導引社會的批判實踐力量之間自處,這是頗令人感興趣的問題。

近二十年來的大選,一直都是由國民黨及民進黨相互爭奪,而每次的爭奪,除統獨及兩岸政策爭論外,主要都是圍繞著「誰能將經濟搞好」進行的。這個問題基本上就是「誰能將資本主義管理好維繫好」。不管誰執政,他們總的資本主義烙印都是一樣。終其執政過程,兩黨都不斷強調要拚經濟,其實就是拚如何維繫管理好資本主義。一個帶有馬克思左派烙印的文化部長,如何能夠融入維繫好資本主義的行列中,這是令人感興趣的另一個問題。

近幾十年來,與兩黨直接間接相關的政治及社會運動層出不窮,其中不斷為各種媒體產業、音樂產業及廣告行銷產業創造更多議題、更多政治人物、更吸睛的收視率及閱聽率,從而為這些產業不斷創造利潤。種種運動的聲嘶力竭,最終都跳脫不了為資本主義文化產業經濟利益服務的命運。帶有馬克思左派烙印的文化部長,如何看待這樣的文化產業發展的現象,這是令人感興趣的第三個問題。

文化領域是由為特定意識型態和政治主張服務的各種文化表現與實踐延伸而來的詮釋、反詮釋,以及種種批判與反批判的鬥爭所構成的。在資本主義覆蓋下,不管是批判或反批判,都跳脫不了為資本主義利益服務的怪圈。這樣那樣的意識型態,最終都從屬於如何建構消費資本主義文化產品的終極意識型態。這樣的文化領域是肯定而非批判的領域,如何消費種種文化產品,成為人們生活的重心,人為商品而活,而不是商品為我們而生,試問文化部長如何告訴人們,怎麼面對這種異化的日常生活。

   
重返WHO,除了名稱之外…
張耀懋/台北醫學大學衛生政策暨健/聯合報
從日內瓦回來,台灣的名稱問題,成為政治攻防目標。爭取重返WHO,台灣在名稱之外,其實可以做得更多。

WHO是國際衛生協調指揮最重要的平台,年會最重要工作就是協助掃除各國衛生工作的障礙;各國衛生部長齊聚一堂,也有各種不同的研討會與周邊會議同時展開。

以筆者本次旁聽的「部長圓桌會議」,即是由哈佛大學和WHO指導籌辦,只有各國前後任的衛生部長可以出席,宛如各國衛生部長的聯誼會;今年在場的前後任衛生部長即高達廿九位,全程參與。與台灣相關的,包括衛福部前部長邱文達,及受邀與談人,過去規畫台灣健保總指揮官、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教授蕭慶倫,與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李國鼎基金會的講座教授Ashish Jha等人。邱文達今年也特別知會主辦單位,明年邀請新任衛福部長林奏延參加。

今年圓桌會議的主題,除邀請坦尚尼亞前總統Jakaya Kikwete分享領導統御等經驗外,更針對時事問題廣泛交換意見,對於WHO防治伊波拉病毒令人失望的表現,討論最多、也是本次大會最重要的主題,包括非洲國家該如何防堵伊波拉病毒、如何向外尋求奧援。邱文達也發表他卸任後協助美國醫院收治一位伊波拉孕婦安然生子的經驗,是引起最多討論的個案之一。

如同WHA大會上,各國部長最有興趣的就是透過這個平台,爭取更多的衛生資源,與各國衛生閣員交流,解決自身的衛生問題。因此,要在國際衛生上引起更多注意,除了身分的正名以外,必須了解國際衛生事務,針對與會者共同焦點,提出建設性的看法,或拋出大家有興趣的成功或失敗經驗檢討,就能引發共鳴與關注。

今年是聯合國相關組織十五年計畫關鍵的第一年。聯合國在千禧年的十五計畫目標達成率未臻理想後,去年提出「面向二○三○年的永續發展」目標,列出社會、經濟與環境三個面向永續發展,以people人類社會、planet環境、prosperity經濟、peace和平以及partnership夥伴關係5P為輻,並以「確保健康生活與促進全人類福祉」為目標。WHO也隨之發表《衛生二○一五:從千禧年發展目標到永續發展目標》報告,訂下二○三○年前,如產婦死亡率少於十萬分之七十、透過預防與治療將非傳染性疾病的過早死亡人數減少三分之一…及,應重視國際與國內的健康不平等等目標。就是這個中程目標,讓今年WHA的討論顯得格外重要。當然也有更多生技醫療商機隨著各國衛生菁英的到來,流動在日內瓦這個小鎮的會議角落。

在這樣的場合,我們衛生官員除了花盡心思在名稱攻防沙盤推演,更要參與實質討論;就如同林奏延返國後提及的重返WHO,應該是持續性的衛生參與,「不是只有參加一禮拜,而是一整年…」。

重返WHO,也許不是發言尋求各國支持,我們也能成為討論國際衛生事務的一員。

   
聯合筆記/失去的名字要找回來?
謝邦振/聯合報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伴隨衛福部長林奏延到日內瓦WHA走了一遭,大家都在他的護照貼紙上找碴。其實大可不必,「台灣國」護照貼紙,本就是一種自慰宣洩。

刺青終身相隨。喜歡刺青,視刺青為藝術、傳統或圖騰追求的人,自然敢於袒肉、流血、戳記。跟學時髦又怕痛楚,或擔心刺後反悔卻不能去青的人,只能用刺青貼紙,不留印記,只是好玩,不是心靈崇拜。

鼓吹愛台灣、在護照上貼「台灣國」的林昶佐,護照封面沒貼換「台灣國」,卻硬著頭皮秀出臨時湊合的「隨意貼」,遮去護照上「CHINA」的字眼,面對記者查詢,支吾其詞。他沒有做壞事,可是比做壞事還緊張,證明某些事他還是不敢堅持、輕試、硬幹,心裡虛弱,才怕追問。記者攻其不備,他就露了馬腳。

林昶佐不在護照上「顯台」,媒體攪局苛責,有林昶佐墊背,林奏延「隱台」就少有人罵了。當林奏延在WHA的口頭演說一句不提台灣,一口氣「中華台北」到底,順理成章。

雙林的演出,自制低調,中方也沒有在會場上針對「一個中國」作文章,互不挑釁,此行算是過關。林奏延回國後先聲奪人:「部分國人、民代對未能『把台灣講出口』表達批評聲音,可以理解,也感同身受。」反將那些希望他高喊台灣的人一軍。

其實是我們該說,我們了解他有口說不出的難處而感同身受。林奏延卻掙得主客易位,這是因為總統蔡英文也力挺加持,「稱謂沒有被矮化,更沒有受到政治框架限制,不負所望」。逼得部分主張台獨的社運團體也只象徵性的罵他一句,「像國民黨一樣喪權辱國」了事。

雙林表演的「隱台」,幫新政府補足「中華台北」的新民意支持。

「中華台北」是中華民國在國際場合的代名,有其與中方折衝的歷史因緣,蔡英文政府「隱台」而借用「中華台北」,卻又不肯承認中華民國與大陸間的「九二共識」,甚至少提中華民國而逕稱「這個國家」,意欲為何?WHA表面過關,實則中共還在冷冷觀察。

新政府現正利用中華民國/中華台北的替代性,與中共周旋,尋求兩岸關係解套與外交出路;但「中華台北」之上,還有一道緊箍咒「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中共唸不唸,操之在彼,蔡政府忐忑之中謹慎自持,「隱台」就是潛規則了。

所以,「失去的名字要找回來」(閃靈/火燒島),此刻真的不能急。而「母親的名字叫台灣」,就由蔡振南繼續傳唱了。

   
被倒掉的飲食觀與價值觀
劉國兆/國小校長(台北市)/聯合報
看到報載台北市許多營養午餐學生不吃都倒掉了,覺得很心痛。然而造成如此現象,真的只能怪罪在「營養午餐不好吃」嗎?或是還有其他更值得深思的議題?

學校可以實施健康飲食教育課程,加強小學生的營養知識,參考食品營養與安全時事新聞,讓孩子獲得完整知識,並藉由動手做的體驗活動,品嚐到健康食物的不同風味。

舉例來說,小一進行「當令食材湯圓DIY」體驗活動時,可以搭配「當令食材重要性」營養講座,並強調「農藥殘留」食安概念;小五進行「含糖飲料DIY」體驗活動時,可以搭配「熱量超吸收」營養講座,並強調「遠離垃圾食物」食安概念。學校可以根據健康教育領域、生活領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藉由主題性、系統性的課程實施,讓學生學習到完備的健康飲食知識,並懂得如何實踐在生活中。

然而改變學生的飲食觀念,還必須從家庭同時著手。讓含糖、高熱量、高油脂食物成為「例外原則」,只有特定節日才能品嚐到,要讓孩子的味蕾習慣清淡的飲食口味,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生活習慣。

當家長聽到孩子抱怨營養午餐不好吃時,應理解孩子的抱怨是他的「需要」,或是他的「想要」。切勿以「讓孩子好好吃一餐」的補償心理,從外訂購高價位或滿足孩子口味的美食。如此的回應方式,放大了孩子的口腹之慾,養成了不正確的飲食觀念,甚至也造成了「有錢就買得到」的錯誤價值觀。

家長甚至可以跟孩子討論,假設外食一餐的是一百元,營養午餐只需六十元,一天省下四十元,一個月約廿天營養午餐就可以省下八百元,還可以捐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家庭或老人。這是利己又利他的好事。

最後,營養午餐的回收油或剩餘飯菜,相信可以做更好的利用。以回收油來說,經過蒸餾等程序,可以拿來製作手工皂。讓我們一起努力,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創造出附帶的價值,並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

   
用餐把關 記錄剩菜分量
陳招池/國小校長(苗縣頭份)/聯合報
以前我學校午餐曾以外包辦理,省掉同事許多瑣碎事務,便宜行事換來的是難吃午餐,廠商考量利潤成本,多半提供廉價食材,總在豆干和豆腐間換來換去。

自從午餐收回自己辦理後,可以掌控菜色供需的自主權,有專人負責午餐業務,老師輪流驗菜和監工,其實也沒增加多少工作負擔;菜色不滿意,隨時可以反映並更換菜單,因而每月午餐滿意度調查幾乎高達九十趴以上,能準確捉住師生的胃口。

至於廚餘的控制,我們採多管齊下;首先觀念的建立十分重要,安排營養師定期跟學生宣導營養教育,強化學生認同「五蔬果」的攝取,分析各種蔬果的營養素;其次,級任老師用餐把關,嚴格監督每生應攝取量,並強調吃完盤中飧,才是惜物的行為;最後由主辦人親自記錄各班剩餘菜飯的情形,作為次日酌情增減的依據,環環把關,哪來廚餘?

營養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環,供應午餐不僅是溫飽肚皮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培養正確飲食的習慣與態度,為學童健康把關。

   
OTT的發展不能再等
陳憶寧/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聯合報
最近境外各大型OTT進入台灣經營,可能衝擊本地電視產業以及本土OTT業者。因此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拜訪本地多個OTT業者,嘗試了解OTT這個新興產業對於法規、傳播產業,乃至社會與文化的衝擊。法規面的影響已在匯流五法中提及,本土OTT業者最大的憂心,來自本地內容不足導致的本土文化缺席,以及盜版猖獗削弱產業的發展力道。

OTT產業的興起,必須有先進技術、創意內容以及娛樂行銷策略,美國自是始祖也將持續稱王。美國作為強勢文化輸出國,各國對於她的影音產品進入其市場,多有政策對應以保障本國自製內容。積極的做法發生在韓國,在九○年代末期開始培植本土製作人才以及發展產業園區,並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消極做法則發生在歐盟,最近的一例是上周歐盟廿八個國家提議要求美國業者Netflix與Amazon要有百分之廿的歐洲電影與電視節目才能進入歐洲市場。而中國則是靠內需市場即可養活自己的OTT,又加上以廣電執照限制外來業者進入。

各國有各國的OTT玩法,那麼台灣的OTT產業如何玩下去呢?政府又該扮演何種角色?

來看一下台灣內在的問題。第一,OTT業者的經營需要影音內容,台灣的內容製作人才不缺,但是平台若缺乏資金就養不起內容。因此業者要不收取廣告費就得收取收視費。但前提是盜版要先解決。因此產業最需要的協助與支持在於政府取締盜版以及民眾拒絕盜版。

至於如何管制境外業者,除關注本土與國外業者的競爭是否公平,個人認為先並不要以負面理解國外業者經營台灣市場,例如Netflix來台之後,台灣人接受了收視付費,也加強了對OTT產品的理解與提高了對其服務品質的期待。因此政府應持開放態度讓國外優質OTT業者來台,在有較佳的市占率後,可開始要求採購台灣節目或是製作當地節目。

傳播學界先進常以台灣電視已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評之,而電視界也以資金不足來面對外界批評。筆者發現就算管制政策再鬆綁,允許再多的置入與贊助,電視台的資金也絕對不可能夠,電視節目也絕對不會做得更好看。

我們的傳播產業何去何從,或許OTT是個機會。不論是傳統電視平台另外開闢的OTT部門,或是本業即為OTT的業者,從技術、內容到行銷創意各方面,均吸納了不少本地有才華、專業度高且有理想性的年輕人,而企業或是部門文化中散發對於發展台灣影音的熱情。若政府有聰明且及時的產業發展政策,而我們的百姓願意從收視上支持正版本土影音,相信OTT會是台灣影音產業的出路。

台灣影音的發展是繼續苟延殘喘還是百家爭鳴,就看這幾年。文化是一言難盡的內涵、影音是一看便知的國力。而要抓住OTT這股浪潮,我們要有能衝浪的影音實力。

   
該改造寵物飼養者了
黃基森/台北市大地球環境暨生物資/聯合報
昨天聯合報社論談到簡稚澄獸醫師自殺身亡事件,真正切入目前流浪動物的困境與問題,這是以人命來為流浪動物請命的令人心酸事件。

我國除了動物保護法外,也訂定了環境教育法,但這種世界少有的多重法令規範,卻不能有效遏止棄養動物、虐待動物、流浪狗咬人頻傳的事件。

在狗主人細心的照料下,我們看到的是「貴賓狗」的代名詞,在有利益商機的存在,開始商業化為牠們設立動物專一焚化爐、往生牌位等,往生犬隻的地位和人類相差無幾了。但迄今這種主從的道德關係並未隨著社會的文明而更加提昇,仍留停在喜愛動物之階段,造成飼養者因個人主觀或一時的喜愛而決定動物去留命運,而讓犬隻成為天堂的寵物或地獄的流浪狗的二極化差別。

動物保護法已訂定了十八年,至今國民仍未落實保護動物的態度與行動。目前管理流浪狗的關鍵除執法從寬外,更缺少經濟誘因與深層的保育與生命教育。因此除落實廢棄零安樂死的政策外,更應就流浪狗問題進行全面總體檢,同時落實源頭減量的配套,治本的方法應從價值、權利與責任的教育面向著手。政府應將犬隻作為國民的道德與關懷的對象之一,發動社會運動來改造飼養者的義務,同時也是提倡動物價值、動物權利與人類責任的良機。

   
服儀衝突 遍地引爆
鐘重發/教師(彰縣北斗)/聯合報
校園服儀管理又掀波濤,常因服儀事件造成師生間嚴重衝突。學生想要的和學校想給的並不一致,服裝儀容衝突未進校門就已引爆。

很多學生對教育部服儀新規定的看法是:「學校愛怎麼規定服裝儀容,是學校的事;我愛怎麼穿、怎麼打扮到學校,是我的事」。學校可以說我違規,但不能因服儀違規而懲罰我!

教官、老師說「服裝自主,不是喜歡就可以」,但學生卻認為「怎麼穿到校,違不違規又如何!」教育部都明言規定「學校不得將服裝儀容規定作為處罰依據」,對不想被約束的學生而言,拔掉虎牙和虎爪的老虎比貓弱,穿不穿制服,怕什麼!

教育部該明確告訴學校與學生,管理和自由的各自底限為何?別讓師生衝突遍地開花,更別讓用心的老師「管不了」,灰心的老師根本就「不管了」,校園應是行禮如儀的橄欖園,而非火爆衝突的示威遊行會場!

   
體驗英全體制上路的順境與困境
小英意志統領全局,國安團隊人事大解碼;見證政黨輪替的前閣揆-唐飛、張善政的新總統真心話大冒險。當處女座總統遇上射手座閣揆,哪些關卡最難跨越?新政府上路拚改革衝經濟,全民超期待!

臉書企圖進軍中國 高調祖克柏走險棋?
訪問讓祖克柏穩居中國最有名外國企業執行高層之一,至於他能否藉由這個魅力攻勢實現他的終極目標:說服中國政府解除對這個社交媒體服務(指臉書)的禁令,並對大陸近7億的網民開放,卻還難說得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