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鼓勵大型醫院逐步取消門診,到2017年全省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達到65%以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30%。廣州日報報導,方案提出逐步取消大醫院的門診,改成在基層醫院首診。逢源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美婷表示,這代表一個發展趨勢,讓大醫院、專科醫院解決健康方面的大問題,如一些疑難疾病,而小病小痛則可以在基層醫院解決,以後要去大醫院就診,要先有基層醫院的轉診單,否則不予接診,除非符合急診的轉診標準。
對於未來發展,李美婷稱,要解決基層醫院人員配備的問題。根據調查顯示,廣州每一萬人口配備的醫療服務人員的數目只有8個,而北京上海達到18~20個。
現在大多數廣州民眾看門診去的是大醫院,如果大醫院都取消門診,會有大批患者湧入基層醫院,以現有的人員配備是接診不過來的。雖然實施醫師多點執業、醫學專家下基層坐診等措施,但基層醫院的藥房、檢驗科室等的人員的配備也要跟上。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黃力表示,方案類似國外的分級診療模式,初診在社區,再轉診到大醫院,但改變過程較漫長,因新的模式要有一定基礎。
首先,初級診療要有較好的家庭醫生普及率,且醫患建立較好的相互信任。大多數患者的收入不太高,去社區基層醫院看病,有錢的患者固定看家庭醫生,由家庭醫生指引其向大醫院轉診。
至於「取消門診」,黃力認為未來方向應該是「二次診療」,因門診是醫院診療活動的概念,不能一刀切,讓患者一來大醫院看病都直接住院。小醫院門診可以看感冒等小病,但沒辦法解決嚴重的內科疾病和很多外科疾病。醫保可以調控,到大醫院門診看小病可能不報銷或者報銷的比例變小,引導患者到基層醫院,避免不大的病也要去大醫院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