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文豪夏目漱石於大正五年(1916)逝世,雖以經歷了一百年的時光,然而漱石在日本人心目中之國民作家地位至今仍屹立不搖,幾部漱石代表作品至今仍受眾多讀者之喜愛,這正說明了漱石文學魅力之大。漱石自幼除涉獵日本古典文學外,同時熟讀漢籍,受到陶淵明、李白、王維等多位中國文人薰陶;另一方面在「第一高等中學本科」就讀時起專攻英國文學,帝國大學文科大學英文科畢業時,曾將日本中世文學經典《方丈記》翻譯成英文,足見其英文造詣之高。之後,又於明治33年以文部省公費留學生身分赴英兩年專攻英國文學。擁有如此豐厚之涵養,正是漱石在創作上得以呈現多元描寫之因素。
相較於需要相當文學素養才能深入體會箇中意涵的漢詩及俳句,漱石的小說創作擁有更廣泛之讀者群。其中《我是貓》、《少爺》、《虞美人草》、《三四郎》、《心》等作品更是膾炙人口。
處女作《我是貓》以貓之視點觀察人的生活舉止,才得以讓主角──個性孤僻之作家──及其周遭之人物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能夠深刻地剖析人所不易觀察到的一面、無法聽到的聲音,全篇諷刺社會裡的不合理,卻充滿著詼諧,大快人心。這篇處女作奠定了漱石在文壇上之地位,一躍成為家喻戶曉、超人氣之作家。
繼《我是貓》之後,《少爺》是另一部以詼諧筆調刻劃人性醜陋面之中篇小說,主角不畏權勢、仗義執言的個性讓他吃盡苦頭,但正因為這位主角〈少爺〉坦率之個性,益發彰顯隱藏於社會的陰暗面及不近情理之處。〈少爺〉毫不保留批判惡勢力及社會歪風時心直口快的描寫,可以看到江戶時代勸善懲惡的風 格,與《我是貓》同樣是節奏感極快之作品,閱讀起來大快人心。
談到勸善懲惡風格的小說,除了《少爺》之外,《虞美人草》也是不可不提之重要作品,這是漱石在辭去當時地位崇高、人人稱羨之大學教職,繼而與最大報社朝日新聞簽下專屬作家之協定後,發表之第一部連載小說。描述男主角小野追求功名利祿、女主角藤尾崇尚西洋奢華之形象,透過另一派剛正不痾腳色之批判與引導,小野終得覺醒,藤尾卻重重受到懲罰。此作品中對主角之處理當時雖然受到正反兩面不同之評價,但這位態度看似傲慢的女主角藤尾閱讀莎士比亞詩集、談吐時充滿自信、說話有條不紊的形象,在當時西化正起步的時代裡卻掀起不小的迴響,因為是連載小說,在故事情節描繪到藤尾的造型時,不少女性爭相效仿藤尾時尚的打扮,這也反映了配合近代化,許多女性也跟著嘗試求新、追求自我,這種社會風潮形成的過程中,漱石文學可說扮演了相當重要之角色。
延續《虞美人草》中求新、追求自我的主題,漱石緊接著又在朝日新聞上發表了青春小說《三四郎》,這部經典作品描寫出身九州之青年三四郎赴東京帝大求學過程中之所見所聞。正因為是鄉下青年赴京求學的設定,透過三四郎的視點可以更明顯地感受到大都會近代化之種種,全篇除充滿了文化衝擊之外,純樸青年三四郎追求戀愛過程中青澀憨厚之形象不時讓讀者乾著急,另一方面不知不覺又對三四郎產生無限愛憐之情,也因為如此多元之主題,《三四郎》除了青春小說之外,還可視為成長小說、近代化小說、戀愛小說來閱讀,當時風靡了日本全國上下,至今仍然受到青、中年層讀者廣泛之喜愛。
漱石文學作品對日本國民而言,最熟悉的莫過於《心》這部長篇小說,因為《心》收錄於日本高中國文課本,因此,對日本國民而言《心》或許可稱為漱石的代表作品,這部長篇鉅作是大正三(1914)年,漱石晚期(47歲)時之大作,全篇圍繞著K、「老師」、「大小姐」之三角關係,但除了男女之戀情外,由此戀情中衍生出義理、友情甚至君臣間之忠義等主題,表面上以男女之三角關係為主軸,實際卻牽扯出人性之深入探討。正因為《心》之涵義豐富、寓意深遠、引人省思,才被納入高中國文教材,無論時代如何進化、社會如何轉變,《心》當中的寓意是歷久彌新的。
以上舉出《我是貓》、《少爺》、《虞美人草》、《三四郎》、《心》等夏目漱石早期及晚期之代表作品,就各作品之主題作了一概括性介紹,從這幾部經典之作可以整理出(1)近代化之追求及其所衍生之問題(2)近代化之推動下女性生存之道的改變(3)在近代化社會急遽變化下人性之諸相及不變之價值觀,這說明了�怚蛜賰レa掌握了時代的脈絡之外更預測到未來社會的轉變,並對其因應之策做了各種假設。如此之時代性不僅對當時之社會提供了省思之指針,當然也可作為百年後之借鏡,而漱石輕鬆詼諧之筆調更讓他在日本甚至世界文壇之地位屹立不搖。
范淑文
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