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iPhone 6的提早開賣,各家電信商都紛紛宣布4G用戶數量達標,並且提高今年能擁有的客戶量。另一方面也在11月收起優惠,回到超過定量後限速的標準方案。讓不少還沒等到iPhone 6到貨的用戶感到恐慌。
我為了月底的矽谷行,看了一下at&t及T-mobile的資費方案,發現美國電信商雖然使用相同的數據依量收費機制,但卻解放了通話時間與簡訊的限制。例如T-Mobile提供50美元(約台幣1,500元)的月租方案,能無限量打電話、傳簡訊,還包含1GB的LTE數據。
請教了一下日本的朋友,像是NTT、Softbank等日本電信商也跟進這趨勢,NTT不限通話與簡訊量,包含2GB,綁約兩年的月費為5,900日圓(約台幣1,650元)。還提供了全家分享型的資費方案,例如三人共用10GB,平均每人6,300日圓(約台幣1,800元)。反觀台灣的資費方案,還是通話、數據兩端相加,顯得不大合理。
行動時代,人們的溝通早就轉向數據,像是iPhone使用者間會使用FaceTime、iMessage;跨平台的話則是透過LINE、WeChat等App。大多數消費者為了辦高用量的數據方案,往往得搭配用不到的通話時數,結果每月付出的費用與國外無限制方案相差無幾。
早在4G頻段招標時,要不要取消數據吃到飽就曾經引起極大的爭議。的確,數據依使用量收費是全球趨勢;但伴隨而來的單一通話費用,才能真正讓這收費方式顯得合理。我在許多電信商的服務處看到「2G即將停用」的看板,希望使用者能轉換到4G。那麼2G時代的收費標準,是否也要隨著4G時代的到來一併調整呢?
通話、簡訊無限量單一費用的做法自然會讓許多高話費的使用者歡欣鼓舞,也會讓更多每月電信費幾百元的消費者怨聲連連。但新科技總會淘汰掉舊技術,從傳統行動電話轉向全面數據化無法避免。電信商若要真正面對4G,就得一改過往兩頭賺的生意模式。至少可以簡化和消費者說明個把小時都說不清楚的資費方案,只要問:「你要上網嗎?用量大還是少呢?」化繁為簡,彼此都能得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