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一艘艘滿載原油的油輪,由美國南部德州出發,目的地包括亞洲的南韓、日本、新加坡,甚至於歐洲的荷蘭,這是一趟破冰之旅。美國原油從1970年代阿拉伯石油禁運後,就禁止出口,歷經40多年,6月底商務部首度同意可以出口冷凝油(condensate,超輕質原油),為石油市場投下供需結構改變的關鍵因素。 儘管媒體點名的日本買家Cosmo、南韓買家GS Caltex,兩家企業均拒絕發言。但美國出口商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的執行長Scott Sheffield表示,目前一天生產5萬桶,其中一半出口,到明年會全部出口,出口量加倍。 美首度出口 沙國降價搶市 亞洲的買家也樂見分散油源,即使美國賣的是超輕原油,石腦油比率低,碳數較少,能分解的石化原料種類少,但亞洲國家即使當作「交際費」,也要向美國買油,令國際油價也逐漸失守100美元關卡,拉開崩跌的序幕。 美國原油得以出口,趨勢性的因素來自於頁岩油氣的產量屢屢超過市場預期,自給率達到7成以上,美國原油更大量、更多種類的出口,必然成為趨勢。由於美國11月將舉行期中選舉,政府還有些顧忌,不會開放太多配額,但已有20多家生產商組織遊說團體,希望政府能開放更多的出口額,一般預料「期中選舉後,將有更多的廠商可得到出口許可」。 就在美國開放原油出口,優先供應日本、南韓等國後,亞洲最主要的原油供應國──沙烏地阿拉伯立刻主動對亞洲買家降價,每桶便宜1美元,沙國的態度一向是最重要指標,砍價示好表示維持市占率比短期利潤重要,風向球一出,油價更加弱勢下跌。 資深分析師指出,沙國有兩大用意,其一是用以測試美國頁岩油的成本,目前市場對此眾說紛紜,有說市場低估頁岩油的威力,其成本約60美元1桶,也有說80、90美元,所謂價格會說話,沙國乾脆聽聽市場的聲音,看看油價降到什麼水準美國業者才會減產?才會減少資本支出?用降價來摸清楚對手的底細。第二,沙國希望降價一段時間後,逼使生產成本較高的其他油井,可以退出市場,例如加拿大的油砂成本每桶約85到95美元,委內瑞拉也差不多,弱勢業者賠錢撐不了多久,一旦退出,市場秩序得以重整,此外,低油價也教訓了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 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大國增產,組織成員委內瑞拉首當其衝,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預測,「委國石油再多也沒用,因為美元存量不足,將繼阿根廷之後,步上債務違約的後塵」。 油國、美國、俄羅斯角力 委國提議提早舉行原訂11月27日的OPEC會議,討論減產事宜。沒想到科威特表示,OPEC不可能為了拉抬油價而減產,科威特石油部長還說,預估紐約油價在76、77美元止跌;沙烏地阿拉伯私下表示,應為油價可能跌至每桶80美元做好準備,2大產油國表態,令10月16日西德州中級原油(WTI)盤中一度跌破80美元。 美國和OPEC齊增產,因烏克蘭問題受到經濟制裁的俄羅斯首當其衝,且美國9月分再度加強力道,制裁名單加上許多家能源、國防、金融業者,一旦營運不如預期,償債能力必大受質疑,逼得政府投入60億美元阻貶盧布,還要替企業紓困。 能源及石化出口占俄羅斯出口的6成,相關部門盈餘占政府預算約5成,制裁令加上低油價,盧布兌美元匯價大跌貶破40,創下歷史新低,股市也暴跌,一些能源股的殖利率高達20%,還是沒有人敢買。俄羅斯明年會不會爆發金融危機?中俄關係會密切到什麼程度?都成為關注焦點。 如果國際間角力才是主宰市場的主軸,表現在市場上就是供需逆轉的結果。在供給面,美國聯邦政府數據顯示,7月分石油出口量創57年新高,平均每日達40.1萬桶,較一年前暴增3倍,雖然總量微不足道,象徵意義十足;路透調查顯示,OPEC9月分原油產量創下近2年新高,主要受到利比亞產油恢復,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產量增加影響;美國能源總署(EIA)預估一五年美國日均石油產量將達950萬桶,創下197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屋漏偏逢連夜雨,需求面的表現偏疲弱。10月7日,IMF(國際貨幣基金)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7月時的3.4%降至3.3%;10月14日,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再打一耙,把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測,從每日9155萬桶,下調至9147萬桶;明年自9289萬桶下調至9271萬桶…詳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