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侯俊明的人類學轉向


【跟我學日語—高級報】每週文章介紹日本相關資訊,讓你不僅可認識日本,更可藉由閱讀文章來加深日文程度。 厭倦一成不變的旅遊方式?想更深度了解、認識這個世界?【旅遊玩樂報】擷取旅行精華,讓你輕鬆玩遍世界!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典藏藝術網_首頁 典藏藝術網_今藝術
2014/10/31 617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 藝術欣賞/侯俊明的人類學轉向
自20世紀前衛藝術開始,藝術的發展經常是宣言先於藝術創作的形式與內容,對於藝術的詮釋卻經常是發生在藝術真正發展之前。於是在1980年代末期,當活躍於整個20世紀的前衛藝術漸漸被許多新的藝術形式所取代之時,就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的藝術宣稱。

□ 藝市鎂光燈/維梅爾再現? 市場保守以待
今年夏天的倫敦拍賣,有一幅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作品出現市場,使得早期繪畫大師專場,更引人關注。但7月8日的倫敦佳士得的早期繪畫大師與英國畫作夜拍之作,普遍來說難見精品,價格同樣難以上衝。尤其,當前市場狂熱於當代與戰後藝術,難見精品出現市場,彷彿人們就此遺忘了經典大師的繪畫。

□ 熱賣好書/走近當代藝術家──鄭勝天的五十一次訪談
集結Yishu自2002年5月創刊至今,由總策劃鄭勝天專訪的當代中國及台灣藝術家,共計五十一次訪談,面會五十五位藝術家。期間跨足兩岸三地,亞、歐、北美,從藝術家童年、家庭、求學談起。

□ 《小典藏》十月號/ㄆㄥˋㄉ一ㄌㄚ聲ㄓㄚㄏㄨㄅㄚ音
生活中,我們無時不刻浸泡在聲音裡。聲音對我們的影響甚大,意識到這點的人卻可能不多。這期,我們為了想知道聲音的種種,也尋找種種的聲音。


《典藏新書講座》

走近當代藝術家

日 期/2014.11.1(六)
時 間/下午2:30(2:00 開始入場)
講 師/鄭勝天(Yishu典藏國際版總策劃) 與談人:賴香伶(春之文化基金會董事、獨立藝術工作者)
藝術家的動人故事!

 
 
 
藝術欣賞
侯俊明|亞洲人的父親—嘉義篇之梁芬美 壓克力、紙 203x118cm  2014
侯俊明的人類學轉向
文/陳泓易(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助理教授

對於當代藝術創作的演繹在西方一直有許多的宣稱。在藝術史發展的初期,藝術史總是對於已經發生的藝術進行詮釋,並且加以分類命名,特別是以風格分析來賦予特定時期的藝術一種相對應的解釋。然而自20世紀前衛藝術開始,藝術的發展經常是宣言先於藝術創作的形式與內容,對於藝術的詮釋卻經常是發生在藝術真正發展之前。於是在1980年代末期,當活躍於整個20世紀的前衛藝術漸漸被許多新的藝術形式所取代之時,就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的藝術宣稱。最具代表性的是英美分析哲學概念脈絡的藝術評論者丹托(Arthur C. Danto)於著作《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After the End of Art)所提出來的,當代藝術的「哲學轉向」。

而處於歐洲的歐陸哲學(思想體系)文本則提出迴異於英美的看法。最有代表性的則有《關係美學》或者如佛斯特(Hal Foster)(以及許多學者)提出來的當代藝術的「人類(種)學轉向」,倘若我們嘗試用這樣的思辯角度折射回來解讀台灣當代的藝術創作,經常能得到許多有趣的詮釋想像。誠然,如此詮釋並不意味台灣藝術家必然像英美或者歐洲藝術家一般感受,一樣思考,一樣創作。事實上許多藝術家創作主要是企圖回應自己環境社會中所遭遇的問題,表達個人的感受或者提出某種看法。儘管台灣的藝術場域在思辨與創作的形式上與當代藝術的其他文本一直有積極而持續的互動與交流,也無可避免或多或少受到影響。然而西方藝術型式對於台灣藝術創作的典範化作用至少已經逐漸消減,倘若不是淡出。然而我們,特別是學院之中所慣行使用的藝術詮釋語言,仍然是以西方語言或者概念為主軸。不過至少,在本土化運動時期的反省以來,台灣藝術圈甚至文化圈自己提問,自己詮釋的能力已經轉往一種獨立自主的方向邁進。這一個重新審視,觀望自身的過程總是無可避免的會面向自身的歷史,自身的社會乃至自身的土地與習(風)俗。弔詭的是,在這樣的反省過程中,此一文化自覺或者回歸的過程卻竟然巧妙的開始與人類學,特別是西方人類學,產生了交集。

人類學

發源於西方系統認識論的人類學曾經是某種西方主體中心主義之下的「他者」研究學門。在一定的意義上,人類學曾經是一種文化等級主義的理論根據,特別是一種具有達爾文主義預設立場的文化等級理論。或者說它服務於新與舊的殖民主義。然而,20世紀以來,人類學觀念與型態逐漸區隔於此一文化等級主義,而轉向一種文化的互為主體性調查。

全文未完,更多文章請到《今藝術》十月號•265期

top
 
藝市鎂光燈
被認定為維梅爾1655年的作品《聖巴瑟大》(Saint Praxedis)。
維梅爾再現? 市場保守以待 top
文/嚴仲唐

今年夏天的倫敦拍賣,有一幅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作品出現市場,使得早期繪畫大師專場,更引人關注。但7月8日的倫敦佳士得的早期繪畫大師與英國畫作夜拍之作,普遍來說難見精品,價格同樣難以上衝。尤其,當前市場狂熱於當代與戰後藝術,難見精品出現市場,彷彿人們就此遺忘了經典大師的繪畫。

拍賣之前,佳士得大幅宣傳這件罕見的維梅爾作品,這是市場上私人收藏僅有的兩件作品之一,其餘全數為美術館收藏。佳士得由部分學者的著作,認定此作歸屬於維梅爾早期1655年的作品《聖巴瑟大》(Saint Praxedis),但最終僅僅以624萬英鎊成交,折合台幣約3.1億元,與2004年夏天倫敦蘇富比所拍的另一件維梅爾作品整整相差約1千萬英鎊。

《聖巴瑟大》的構圖源自於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活躍於托斯卡尼的義大利藝術家費丘瑞立(Felice Ficherelli)1645年所畫的同名作品,構圖幾乎一模一樣,但是被認為是維梅爾的版本中色彩較鮮豔亮麗,而聖人手中多了一個精緻的金色十字架。聖巴瑟大傳說中是第二世紀聖保羅的門徒的女兒,居住於羅馬,在基督徒備受迫害時經常包庇逃難的信徒,她也經常為殉道者(martyr)善後支離破碎的殘肢。於《聖巴瑟大》畫中,聖巴瑟大跪在前景以海綿清理畫面左後方可見的殉道者血跡,戲劇性的光線加上柔和慈祥的臉龐可說是維梅爾與費丘瑞立的不同之處。維梅爾對血海綿上方十字架的添加更深厚的增加這件作品的宗教含意,明喻耶穌的寶血為人類而流逝。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投資》十月號•84期

 
熱賣好書
 
走近當代藝術家──鄭勝天的五十一次訪談 top

作者:鄭勝天

成功藝術家卸除偶像包裝的模樣──走近去看,他們並不陌生,也是街頭頑童或鄰家女孩長成,也都一如凡人有真情實性。

集結Yishu自2002年5月創刊至今,由總策劃鄭勝天專訪的當代中國及台灣藝術家,共計五十一次訪談,面會五十五位藝術家。期間跨足兩岸三地,亞、歐、北美,從藝術家童年、家庭、求學談起。 read more

 

全球第一本中文兒童藝術月刊,榮獲金鼎獎肯定!!

新鮮有趣的文化新聞 淺顯易懂的藝術鑑賞
互動式的藝術導覽 博學的博物館介紹
好玩有趣的藝術遊戲 最詳盡解說的藝文知識

小典藏 Artco Kids
top
 
訊息公告
柯南偵探物語20歲囉
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卻過於常人的名偵探柯南,今年邁入連載20周年。日本推出一連串的活動為這位洞悉犯罪事實的名偵探盛大慶生。

12Point!孕婦缺鈣怎麼補
孕婦常抽筋、睡不好是缺鈣造成的嗎?鈣質對孕婦和胎兒的成長都非常重要,本次告訴孕媽咪,如何檢視自己是否缺鈣,以及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和飲食補充鈣質。
 

其他相關新聞請見典藏藝術網  聯絡e-mail:service@artouch.com 廣告刊登:02-2560-2220 ext.310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