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紀以前,科學管理之父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把馬表和科學管理的原則帶進辦公室,大大提升了辦公室的效率。如今,設計良好的辦公室,功能絕非僅止於提升效率,更重要的,還可能是促進企業成長的策略性工具。本期雜誌介紹許多著名企業重新設計辦公室的案例,不但促進了團隊成員間的合作,更激發出許多創新點子。 像是Google在設計新辦公園區時,就規畫出空間,讓員工不期而遇,因此產生交流。三星在美國總部的辦公室,也一反它原本階級分明的文化,在各樓層間空出一些能吸引員工流連的廣大戶外空間,希望藉此激發、碰撞出新想法。網路鞋店捷步(Zappos),甚至把總部搬到拉斯維加斯以前的市政廳,並投資3.5 億美元開發附近地區,希望促進當地創業社群成長,吸引更多人才到那裡,讓捷步和社區都獲益。辦公室設計的目的,從早期的提高效率,到現在的促成合作、激發創意,甚至造福社區,創造群聚;未來企業的空間規畫,絕對是策略規畫中必須審慎考慮的一環(見〈工作空間逐同事而居〉)。 企業想盡各種方法來創新,卻忽略了最終還是要能從創新中獲取利潤。其實,多發揮想像力,便可找出許多從創新中獲取利潤的方式。就以定價的方式來說,現在,企業可有許多不同的定價方式。以Google為例,它的收入大部分來自廣告商付費。Google 並未直接定價,而是要求廣告商競標它們想要連結的關鍵字,透過競標,讓最高可接受的價格出現,Google 會讓出價最高的競標者,擁有頁面最顯眼位置。領導人應帶頭思考,如何能讓投入的創新獲得更多的利潤(見〈讓創新更有價值〉)。 人才可說是當今帶動成長的主力,各國都在檢討自己的人才政策。多倫多大學的羅傑.馬丁(Roger L. Martin)教授在本期中指出,美國雖在1960 年代已由天然資源帶動的經濟,轉型為由人才帶動的經濟,但因利益之所趨,許多人才所從事的工作是價值交易(如避險基金的交易),而非創造價值的工作,這不利人才經濟的發展。針對此,中研院朱敬一院士指出,台灣面對的則是人才外流問題,台灣應建立創新的生態體系,才能留住人才。中華經濟研究院李淳副執行長則認為,台灣的薪資落後於人,對外來人才限制很多,不易留住人才。 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於今年夏天去世了。班尼斯一生著作二十餘本,也在本刊發表過許多擲地有聲的文章,他是將領導力的研究從學術邊緣,推到主流地位的第一人,本刊原文版總編輯伊格納西斯曾在班尼斯出版生前最後一書時採訪他,也於本期中撰文悼念這一代導師的風範。...【閱讀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