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於2014年9月19日以「BABA」代碼,正式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大漲38%,創辦人馬雲榮登中國首富,阿里巴巴市值更僅次於Google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網路公司。 阿里巴巴的故事是怎麼開始的?對中國、對台灣、電子商務,甚或是整個網路產業又將激起怎樣的變化?這些看似已理所當然的榮景背後,是否有些不為人知的曲折與眉角?本文作者將以輕鬆而不失推敲的觀點,與讀者一起「漫談阿里巴巴」。 最近科技界與資本市場最大的盛事,大概莫過於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九月十九日在美國紐交所(NYSE)掛牌上市的消息。甭說圈內高手談正事之餘常忍不住要你來我往論上幾劍,連不少平時不關心互聯網的朋友也一副饒有興味的模樣,時不時就抓起報章雜誌跑來問長問短好不熱鬧。想來一則將近兩千億美金的市值,即便在資本龍頭美國的歷史上也是屈指可數(附帶一提,Facebook當年也不過一千億出頭)。再者它那象徵中國龐大經濟成長的基礎民生影響力實在鶴立雞群,畢竟不同於其餘巨頭(搜索、遊戲、社交、安全)那種有點工具/娛樂/時髦的調性,電商這種東西,本身就具備著一定的普世性-人就算不打game不上網聊天不查資料,買東西總是要的。而且一個公司能經手買賣到中國3%的GDP(這個字眼近來頗為觸景傷情),也夠嗆了。 環繞著阿里巴巴的各種議題可謂五花八門,正經八百至合夥人制度之於企業治理和國家支付政策及金融革新,風花雪月至拍電影或武俠企業文化等不一而足,算是個挺雅俗共賞的公司。不過親朋好友最常諮詢,希望作為公司運營參考的,還是阿里巴巴的經營模式與獲利能力。平平是做電商,為什麼人家動輒近兩兆人民幣的流水(GMV),營收幾百億,淨利還有個3-40%?反觀其他同業規模不如也就罷了,何以利潤差異竟也如此之大? 先不論運營跟國情,我想這相當程度牽涉到兩種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姑且稱之為設施型電商和平台型電商-亞馬遜,京東,和PCHOME都可粗略歸為前者,阿里巴巴和雅虎拍賣等則更接近後者。........Mor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