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是個有點複雜且技術性的問題,因此一般人民並不容易完全瞭解正反雙方的主張。在各類公共議題的爭論中,人民除了設法了解更多之外,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判定哪邊的主張比較正確,那就是道理站不住腳的那邊常會說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甚至用很多謊言來騙人。國民黨馬政府在《服貿》相關議題上不只講了許多謊言,謊言也占了他們主張的絕大部分,所以人民不必細看《服貿》的內容及相關的學理,就可斷定國民黨馬政府的《服貿》主張是錯的。本文所列舉的內容,只是國民黨馬政府《服貿》謊言的其中一部分。若在先進國家,講了這麼多謊言的政府早就該下台。
整體利益的謊言
國民黨政府與相關的學者把《服貿》說得好像是台灣的救命仙丹,但依他們所做的研究,《服貿》整體效益是GDP的0.025%,也就是一年差不多30億元,比放一次煙火的效益還小。例如,2012年彰化燈會號稱有100多億產值,苗栗國慶煙火聲稱有60億元經濟效益,2013年新竹燈會說有110億效益等等。《服貿》帶來的利益如此微小,國民黨政府卻要以賣掉我們的國家安全和弱勢人民的生計來做交換。
燈會和煙火的效益也許有點誇大,而國民黨政府在兩岸往來事務上一向也誇大其利益和隱瞞其傷害。將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前其所提出之數字與簽訂協議後的實際情況來對比,即可知《服貿》整體效益這幾經黑箱修改才拿出來的數字,恐也是嚴重誇大。
ECFA的效益誇大不實
馬英九當年簽訂ECFA之前,曾說它每年可為廠商省下繳給中國之關稅3,000億元。但那時候財政部給立法院的報告內容,卻只省1,047億元,馬英九起碼誇大了3倍。而ECFA簽訂至今,每年少繳的關稅只有幾十億,馬英九實際上誇大了30倍以上。
2012年雙英辯論時,蔡英文便一再質疑馬英九這3,000億的數字,馬英九卻始終避而不答。辯論結束後第二天,有些媒體甚至不報導蔡英文這段質疑,顯然他們也知道馬英九是錯的,卻幫他繼續說謊。
如今,國民黨政府解釋節省關稅未達3,000億的原因,是仍只有部分產品得到免稅。這又是謊言,事實上ECFA的早收清單已涵蓋大約須納稅之產品的1/4,所省下的關稅卻不到馬英九所講的金額之1/30。
又有人說謊聲稱「關稅節省較少是因為不景氣」。但實際上關稅是依對中國的出口金額來計算,不景氣只會使出口成長較少,絕非萎縮成原有水準的1/10以下。因此,節省的關稅豈會只剩馬英九所說宣稱金額的不到1/30 ? 顯見馬英九和現在為ECFA辯護的那些人都在說謊。
簽訂ECFA當時,國民黨馬政府的研究指出,簽訂ECFA可使到台灣的外人投資增加為3倍;但簽了ECFA之後,外國人投資只剩2007年的1/3左右。他們也說這是因為不景氣的緣故,但台灣的外人投資倒退程度遠比其他國家嚴重;依聯合國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台灣的吸引外資額是全球倒數第二。另外,國民黨政府當時也宣稱:「簽ECFA可減少對中國投資。」但簽了之後,對中國投資卻大增,這總不能說也是因為不景氣吧?
當初,國民黨政府對ECFA的投資和就業評估方法是錯的。我也曾公開指出他們評估ECFA對就業的影響,是只算台灣出口增加對就業的貢獻,而不算進口增加對就業的傷害。這次的《服貿》,國民黨乾脆不講相關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黑箱到底以免被指出錯誤。
正因為國民黨及其相關人士拿不出可信的效益評估,所以仔細看他們的言論都是「相信我,《服貿》是好的」、「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這類空話,希望謊言講多了大家就會信以為真。
比較開放項數多寡是錯誤的方法
國民黨政府所想到的另一個騙人方式,是主張:「我們對中國開放64項,中國對我們開放80項,我們開放較多,所以是我們獲利。」這是欺騙小孩的做法。產業分類中的項目並非每項都一樣大,用「比項數多少」的方式宣傳,不是說謊就是笨蛋。何況每項雙方開放的程度及其造成的衝擊也各不相同。人民對《服貿》的批評之一,就是多數項目我們對中國完全開放,中國卻只對我們做小幅度或限制很多的開放,國民黨政府則裝做不知道。這種「算項數」的手法和江宜樺說3月23日行政院事件中,警察受傷人數比人民多,卻不提警察是指甲受傷而人民是頭破血流,警察是打人受傷而人民是被打受傷一樣,都是騙人的技倆。
當國民黨拿不出多少真正的利益,便只好虛構一些東西來騙人。簽ECFA之前,吳敦義曾故做神秘透露:「ECFA簽訂後,將有一家國際大車廠(暗示是福斯)要來台做大投資。」事後來看根本沒這回事。這次,某媒體集團又說:「豐田本來要來台做千億投資,以外銷中國;《服貿》若不過,千億投資就飛了。」但豐田在中國和東南亞都有工廠,產品可直接免稅進中國市場,豐田在台灣的產量只有十多萬輛,在中國的產量卻有八十多萬輛,何須依賴《服貿》而從台灣出口?
沒FTA會邊緣化的騙術
有數字依據的東西,國民黨自知能騙過的人不多,所以弄了另一套「不簽服貿,台灣就會被邊緣化」的騙術。因為「邊緣化」是沒有明確定義而且發生在未來的事,因此可以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亂騙人。這其實和神棍騙人說:「你將有惡運臨頭,必須陪我睡覺才能消災解厄。」是一樣的騙術。
國民黨政府的說法是:不簽《服貿》則中國不高興,因此我們無法和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所以我們產品就打不過韓國,台灣就會被邊緣化無法發展,年青人會找不到工作。這一連串的推論,每個關節都是錯的,國民黨相關人士當成咒語一再跳針朗誦,意圖讓人民聽久了就以為是對的。
沒有FTA沒什麼關係
FTA的確對某些產業有些幫助,但全球各地及國內的研究都指出,沒FTA 的影響,頂多只是讓GDP少幾個百分點(不是成長率少幾個百分點)。那樣的損失根本不會使經濟無法發展或所謂邊緣化。美國推動TPP最近遭遇一些阻力,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便為文指出,國際貿易已很自由,沒TPP沒什麼關係。國際知名的新興市場投資教父墨比爾斯也指出,《服貿》就像蛋糕上的一顆櫻桃,不吃也沒什麼關係。馬政府卻說得好像人民不連櫻桃子一起吞下就會餓死。
沒FTA沒什麼關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1. 我國半數出口是資訊產品,各主要國家都已免關稅,沒FTA沒關係。關於這點,張忠謀也已指出《服貿》不影響台積電。2. 我國對開發中國家的出口,多為它們加工出口用的原料零組件,都可以獲得出口退稅甚至免稅進口。有沒有FTA,影響極小。3.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是靠其與眾不同的品質和特色,而不是靠價格競爭,iPhone那麼貴還是很多人買。國民黨政府弄不好台灣經濟的原因之一,就是以降關稅和聘用外勞這類降低一點點成本的政策為方向,而忽視真正的創新和產業升級。
韓國並非靠FTA贏過台灣
國民黨政府和相關人士常說韓國已有多少FTA而我們沒有,所以我們出口輸給韓國。韓國的出口在1992年比我們少,之後就一路追過我國,2010年已達我國的1.8倍。然而,韓國與美歐等區域的FTA,卻是在2010年之後才生效的。換言之,我國出口輸給韓國的原因,根本不是我國擁有較少FTA,國民黨人卻一再聲稱是如此。用具體的資料來看,過去20多年,台灣的出口市場多半是被中國取代,所以產業外移中國及中國貨的競爭才是台灣經濟不振的主要原因。國民黨的馬政府卻怪罪於沒有FTA,甚至還又透過《服貿》的簽訂,進一步讓產業外移中國及讓中國入侵國內市場。
近年台灣經濟不好,除了中國之競爭和替代以外,政府無能也是公認之因素。但國民黨很技巧地把責任推給沒有FTA,且因為和主要國家的FTA遙遙無期,所以政府也可以繼續推卸責任,甚至把責任推給反《服貿》的人。
反對《服貿》的人主要是反對這種黑箱及不公平的簽約內容,以及擔心中國的不公平競爭和以商圍政。可是,國民黨馬政府卻把反對意見扭曲為「反開放」、「反自由化」,並指控「不開放、不自由,就是鎖國,經濟就無法發展」,甚至以抹黑的方式說「反《服貿》的人是不要中國之商機,會使台灣邊緣化」。實際上,我國對外已非常開放和自由,只是基於國家安全及中國之不公平競爭而對中國有些限制;而且,即便有這些限制,台灣和中國的經貿往來也已遠高於其他國家,也就是並不存在「不利用中國之機會」的問題。
……線上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