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如何協助孩子面對問題?


【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公正客觀的精神、以歐洲米其林為目標,【英卓美食報】網羅最有趣、實用、專業、新鮮的第一手美食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5/01/01 第2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李崇建•聽我說 當教師與助人工作者面對孩子的問題
 
李崇建•這樣說 將目光拉回人的身上
 
 
當教師與助人工作者面對孩子的問題
文/助人工作者
崇建老師:

以下有三個案件,想聽您的建議─

【案情一】

成長過程中由於父親的嚴毅,親子之間沒有太多親密的感情溝通,有的只是對學業的不斷要求。如今孩子如期待取得最高學歷,但情感受挫、婚姻沒有著落,期間更曾得過憂鬱症,治療一年左右。父親患有帕金森氏症十年,理想中人父的形象持續崩塌、粉碎......,想請教孩子該如何與往事和解?如何面對衰殘的父親?如何面對父母之間長年因金錢使用觀念不同調的裂痕?

【案情二】

A生未滿18歲,請B生代辦手機,費用由A生支付。過了一年之後,兩人發生爭執,彼此幾乎不相來往,且後來A生未如期繳交電信費用,致使B生收到業者之催繳與存證信函。B生聯繫A生多次(包括A生家長),未獲具體回應,B生將A生所欠積款結清,但堅持向A生提告。站在老師或家長立場,該如何導引?

【案情三】

24歲大學畢業生,父母離異、同性戀,向老師表示欲前往澳洲打工,欠缺三萬元路費,請求予以資助。站在老師或朋友立場,該如何處理?

來信的讀者,應是一位教師吧!或是一位助人工作者。看到來信提出三個題,我感受到一股熱誠,亟欲幫助人們成長。因為有的問題涉及專業,也需要篇幅解釋,我在此能提供的,僅是看待問題的方向。

將目光拉回人的身上
文/李崇建

看到來信的問題,我想起進入體制外學校,才剛擔任教師的歲月。當時看到孩子的諸多問題,常覺得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如何給予協助?因為孩子的故事豐富,以各種面貌呈現,有的是通俗的劇碼,有的是驚世駭俗的情節,我彷彿進入《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早期我經常給予孩子意見,成了孩子們故事的一部份,但是我常有深深的無力感,因為孩子不一定同意我的意見,或者即使同意了也做不到。而且當一個問題結束了,另一個問題又衍生出來,我似乎被問題纏繞住了,提心吊膽的等著應接不暇的事件。

猶記得2000年左右,薩提爾模式的心理學導師Dr. John Bammen來台灣講座,輔導組的前輩邀我去上課,我心靈卻擺盪不安。因為某些原因,我並不想去親近心理學,我只想要人家告訴我該如何做?輔導組前輩卻說沒有具體程序,能告訴我一套標準流程進行的方法。如今看過去的歷程,發現自己和那些無助的孩子彷彿,很想有一個人給我解答,或者拯救我脫離一再反覆的困境。

我從Dr. John Bammen的教導中學習,逐漸學會不隨問題擺盪,不以解決問題為主,意即我關注的核心從「事件」,轉而為對人的關注。Dr. John Bammen要我不要聆聽太多故事,而是關注故事對人的衝擊,以及人如何回應。

回歸最原始的根源

如何回歸對人的關注呢?

不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轉而讓人心中生出力量,這個基礎的力量包括:懂得愛自己與他人、接納自己與他人、看重自己的價值、看到人與事物背後的意義、能體驗自己的自由,並且為自己負責。

我常舉例說明這個概念:當一個虔誠的信徒遭遇困難,無論信徒信奉的是什麼宗教?神、佛、基督與阿拉都不會現身拯救,但祂會充滿慈愛,給予信徒力量,信徒也就會逐漸擁有能力,有力量面對困難。

回歸問題的根源,就是以人為主體,而不是表面的問題,這成了我在教育歷程中的信念,雖然不能立刻看見效率,但卻是最有效能的方式。

以人為主體的方法,具體的方式便是「陪伴」,但是懂得陪伴也是學問,而且得看自己的意願與能力,勿讓自己不斷地消耗能量,才能給予他人最大的幫助。我經常是以「探索」、「核對」與「正向」看待問題的方式,讓一個人看重自己的價值、發現意義、懂得接納,也發現愛。

我學習的薩提爾模式心理學教導:「問題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因此經過陪伴的人,長出力量之後,懂得為自己負責,就有能力面對問題了。

從問題中看見......

第一個問題的主角有憂鬱症,應該在處境中困擾甚久了,我會請憂鬱症的病患,尋求治療管道協助,其一是到醫院治療,其二是找心理師晤談。再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聆聽他面對困境的勇氣,支持他繼續走下去。

因為一個憂鬱症病人,願意去接受治療,願意正視自己的問題,並且尋求解決方法,這就是一種勇氣。但是憂鬱症病人很少意識到這份勇氣,因為憂鬱症病人看事情傾向負向,常將對自己有很深的憤怒,我往往傾聽他的憤怒,探索他未滿足期待對他的衝擊,讓他看見還保有對父親的愛。作為一個聆聽者,我認為這樣已經夠多了,甚至有時候做不了這麼多,因此我會為陪伴的時間設下界線,比如一次聆聽十分鐘,每天和他談話一次,其他的就交給專業的處理了。

若是從問題中讓他看見勇氣,看見愛,接納自己的情緒......,那就更好了。

第二個問題,可見B生心中的憤怒。一般人處理類似問題,傾向給予B生意見,建議B生不要去告,或者少部分人建議B生去告。若是給予孩子建議,往往落入判官的窠臼,當落入建議與判斷對錯,教師或父母的角色就複雜了,也很難讓孩子有所成長。

當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大人應自問,可否接納孩子的決定?若是不能接納孩子的決定,在引導的過程中,常會不自覺導入大人心中的決定,而不是讓孩子真正學習。

我的方式不會給B生意見,但會陪著B生談談心中的憤怒,從憤怒中去看見自己的堅持,看見B生的正義感,並且探索B生以前遇過這樣的事件嗎?B生是怎麼應對的呢?B生對於過去的應對,有什麼學習嗎?在對A生的事件中,又有何學習呢?B生提到會有擔心嗎?我會讓B生學習為自己負責,也讓B生看見自己的義氣,這份為了義氣而做的選擇,將來是否會修正呢?這樣才對B生有正面的學習。

第三個問題是孩子要去打工,想向人借路費。我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對我而言這不是個問題,若是我想借錢給孩子,想要支持這個孩子,我便借款給他了。也有孩子向我借錢數萬元,至今仍未還我,對我而言那就如同朋友向我借錢,我覺得自己想幫助他,我自己可以承擔得起,便借給孩子了。

然而數年前,我擔任協會理事長任內,協會社工緊急向我求助,一位15歲的孩子要商借5萬元,否則會被黑道追殺。社工問我要不要借錢給孩子?我請社工自行判定,但是以自己的錢與明義商借,因為我不同意借錢給孩子,反而應協助孩子報警處理。我認為孩子必須為自己負責,我們只是協助他為自己負責,而不是不斷滿足孩子需索。

如何拿捏讓孩子負責任呢?我的答案是大人能為自己負責,願意承擔借錢或不借錢的責任,那就是答案了。

至於孩子是否同性戀?父母是否離異?是否去遙遠的地方打工?都不是我在意的部分。因為孩子已經24歲了,他已經是個成年人了,我的目標就是讓他明白,如何為自己負責任而已。

歡迎家長、老師們來信提問教養上的疑難雜症,李崇建老師將為大家解惑。

提問信箱→aquarius@udngroup.com,來信請註明「請教李崇建老師」,謝謝。
芝加哥貧民窟變身科技重鎮
芝加哥北岸(River North)過去曾是惡名遠揚的紅燈區,破舊不堪的倉庫隨處可見。如今,遍佈時尚感十足的大樓和酒店,而美國幾大炙手可熱的辦公樓群也開始到此安家落戶。

書店裡的小小藝術品
「藝術」是什麼?是梵谷的向日葵、還是達文西筆下的蒙娜麗莎?其實,只要能讓人感受到「美」和「幸福」的東西,就是一種藝術。對我來說,書店裡就蘊含著許多這種「小小藝術品」。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