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分辨好壞?
這天放學回到家,小安很生氣地告訴媽媽:「我們班上有兩個壞小孩!」媽媽很驚訝他為什麼這麼說,仔細一問,原來今天大家玩耍時,兩個男生因為搶球把旁邊的女生撞倒,害小女生磨破膝蓋,老師還特別跟兩個男生叮嚀一番。媽媽心想:「該怎麼引導小安看待這些事情呢?」
幼兒從行為結果和獎懲論好壞
5歲孩子處於「他律期」,他們可從大人的回應中學習對事物好壞的價值判斷,但仍常為所欲為,或極端地認為「事情不是好的就是壞的」。這時期的孩子對好壞的理解有幾個指標:
.結果壞的就是壞的:孩子認為,幫忙擦桌子打破碗和玩耍撞到桌子打破碗,都是做壞事,常會忽略行為背後的動機因素。
.不被處罰就是好的:只要是不會被大人處罰的事,應該都是好事,被處罰的事就等於是壞事;但這並不包括爸媽沒看到的錯誤行為。
.得到獎賞才是好的:當孩子因倒垃圾而受到讚美或獎賞,就會認為倒垃圾等於好事;如果沒有即時受到肯定,這些行為可能會被削弱。
引導幼兒思考,學習承擔責任
想幫助孩子釐清觀念,建議用以下方式引導:
.掌握原則、加深概念:對孩子的好壞行為,爸媽要有一定標準,並立即給予回應。如果一再姑息錯誤行為,將會讓孩子誤解,好壞不分。
.發問引導、啟發思考:經常和孩子討論:「人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嗎?」「為什麼可以?」「為什麼不?」多些思考與引導,形成孩子的正確價值。
.自行負責、擔起責任:有些孩子在外搗蛋、搶別人的玩具、動手打人,結果卻是爸媽出面道歉;如果能將責任還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孩子才能學會擔當。
針對行為動機給予回饋和評價 …詳全文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數位雜誌》
2014年12月號【封面故事】培養孩子翻轉逆境的能力 回顧過去一年的新聞,許多不幸事件的發生常是一念之間過不了難關,事件當事人的爸媽往往也百思不解,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難以挽回的行為。大家心裡不免產生一個疑問:人在面臨困境時,到底能不能設下停損點或是扭轉人生?家有0?6歲孩子的爸媽更是心生警惕,希望自己的寶貝長大後能有面對逆境的能力。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