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職場憂鬱症 小心找上你!


【行天宮電子報】精選行天宮五大志業文章,希望在忙碌喧擾的現代社會,與您一同修心,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2/31 第21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工作充滿無力感 完全提不起勁…
封面故事 職場憂鬱症 小心找上你!
精選文章 料理就是愛與熱情-法國菜創意料理師 劉一帆
悠遊穿梭多重身分 戴忠仁活出高效人生
 
工作充滿無力感 完全提不起勁…
覺得有重重的無力感,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睡不好也吃不下,甚至出現心悸、頭痛、胸悶等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小心,可能是憂鬱症找上你了。
職場憂鬱症 小心找上你!
撰文◎陳培思
  在台灣,憂鬱症人口超過200萬,重度憂鬱更達125萬人。一般都以為,是由於職場表現不佳、受到主管責罵,才導致罹患憂鬱症;但其實也可能反過來,是因為憂鬱症造成記憶力減退、注意力無法集中,才使得工作績效一落千丈。

  在憂鬱症診斷內容中,並沒有所謂「職場憂鬱症」,然而,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走訪各企業研究發現,在一般社區中,憂鬱症盛行率約6∼10%,但職場中卻有高達15∼34%的人,具有憂鬱傾向。

高憂鬱風險的工作型態

  「某些工作型態使然,在壓力來襲時比較不容易調適排解,因而從業者成為罹患憂鬱症的高風險群。」賴育民特別點名以下幾種工作型態,從業人員要提防憂鬱症上身:

 •高度競爭性的職業,例如業務員要扛業績壓力,工作表現緊緊牽動薪資高低,每天都要在高壓下討生活。
 •工作地點和內容不斷變化,例如派遣人員或常出差的人,必須不斷適應新環境和新同事。
 •工作單位中只有一個人,沒有同儕夥伴,所有業務都要自己承擔,壓力難以排解。
 •在傳統價值觀下,有些工作較不被社會認同,或不符合家人朋友的期待,從業者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自我認同感也比較低落。
 •作息不正常的職業,經常必須輪班、熬夜,例如醫護人員,容易因為生理時鐘調適不良而引發憂鬱。

事件好壞 端視你如何解讀

  雖然這些從業人員是憂鬱症的潛在危險群,但也必須有「誘發因子」才會導致憂鬱症,例如本來已經承受緊繃的業績壓力,又受到降職的沉重打擊;或是工作壓力原本就喘不過氣來,又遭逢家庭變故、情感挫折、健康問題,也很容易陷入憂鬱的藍色漩渦裡。

  「引發憂鬱症的因子,不僅僅是降職、資遣等負面事件,」賴育民指出,「有時候正面的改變,例如受到公司器重,升遷調派到大陸,由於要適應新的環境、承擔更多責任,也可能會引發憂鬱。」

  聯合心理諮商所諮商師鄔榮霖強調,「其實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些狀況,事件本身並不會引發憂鬱症,而是對事件的『解讀』,才是引發憂鬱症的原因。」像是完美主義、吹毛求疵的個性,認為所有事情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標準或既定方向前進,一旦不如意心裡就會有疙瘩,這種偏執的想法很容易引發憂鬱。

  或是具有依賴性格的人,容易順從別人,總是從別人的觀感評價自己,只要其他人不悅,就會怪罪都是自己不好。還有人工作表現不佳,在職場上低自信、低自尊,只要被主管念兩句,就容易陷入負面思考。

  鄔榮霖指出,引發職場憂鬱的元兇,除了工作表現外,還有人際關係。面對同事的造謠、排擠、嫁禍、利用職權霸凌,有些不敢反擊的人,就會不斷退縮,進而演變成憂鬱症。

對原本熱愛的 也失去興趣…

  鄔榮霖指出,「憂鬱症並非絕症,若能早期察覺尋求治療,很快就能讓生活回到軌道上。」若下列症狀中有5項持續半個月以上,就有可能罹患重度憂鬱,應立刻尋求專業協助;若是在2年內,出現2項症狀消失沒有超過2個月,則有可能是輕度憂鬱:

 □情緒持續感到低落。
 □突然對人事物都沒有興趣,甚至對原來喜歡的也感到興致缺缺。
 □開始吃很多或沒胃口吃不下。
 □睡很多仍然感到疲累,或總是失眠睡不著。
 □動作變得遲緩,沒有精神。
 □總是感到很疲倦,提不起勁,覺得毫無能量。
 □沒有價值感,出現罪惡感,覺得自己失敗。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很容易想到死亡,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

  鄔榮霖曾經接觸過一個個案,在電影中看到死亡的一幕,就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哭,即使理智上知道不該如此,卻停不下來,這種不由自主的哭泣,也是憂鬱症的症狀。

職業倦怠不等於憂鬱症

  然而,並非所有無力感都來自於憂鬱,也有可能只是「職業倦怠」。鄔榮霖指出,「職業倦怠是對工作型態、工作內容、或是對某些對象感到無力、心神耗竭,只要去除造成倦怠的原因,例如換工作、休個長假,就會覺得又活過來。但憂鬱則是對於喜歡或不喜歡的一切都很冷漠,甚至會切斷所有連結自我封閉。」

  若周遭的人出現憂鬱傾向,賴育民提醒,不要再給予負面批評或說教,例如「這哪有什麼?」「是你想太多!」「要打起精神勇敢一點」,這些話只會收到反效果。沒有經歷過憂鬱症的人,很難體會患者是如何感覺到一文不值、無助和絕望。所以,當身邊的人被憂鬱所苦,應該多用同理心,「我知道在你這個位子很累…」,鼓勵他尋求專業協助。

  若要引導憂鬱症患者就醫,鄔榮霖建議,不妨從失眠或健康問題下手,「憂鬱症患者多半有睡眠問題,或出現頭痛、胸悶等症狀,可以先鼓勵他們從這方面就醫。許多憂鬱症患者都是從失眠診療中,發現自己患有憂鬱症。」

每天空出一段時間放鬆自己

  憂鬱症並不可怕,鄔榮霖提醒,若能多關心自己、如實接納自己,在心情感到低落時啟動防護機制,就可避免憂鬱症狀惡化。

  賴育民建議,每天空出一段時間放鬆自己,即使很短也沒有關係,不論聽音樂、閱讀、冥想,或從事自己喜歡的烹飪、園藝等活動,都有助於舒緩情緒。

  長期上夜班的人要特別注意,日照會影響血清素分泌,日照不足很容易累積憂鬱情緒,因此最好每天安排半小時戶外活動。賴育民強調,「有氧運動對於改善憂鬱很有幫助,」他特別鼓勵參加運動社團,或是和家人一起運動,不但能督促自己持續運動,還可增加人際交流互動。

  除了運動,好的飲食習慣也可以抵抗憂鬱,例如香蕉、深海魚油、堅果類食物,都有助於提高血清素。鄔榮霖提醒,不要為了暫時感覺好一點,而習慣性使用藥物、酒,這只能給你一時之快,效果消失後情況會變得更糟。

心裡有垃圾一定要倒出來

  鄔榮霖鼓勵有憂鬱傾向的人,要多認識新朋友、參加團體活動、常和老朋友保持連繫。感到低潮時不要羞於開口,心裡有垃圾一定要倒出來,如果一時說不出口或找不到人聊,可以透過寫日記釋放掉一些情緒,等心情回復時再回頭看日記,透過自我觀照來掌握情緒的變化。而且要懂得尋求幫助,如果真的很孤單無助,又不想跟身邊的人開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撥打心理健康諮詢專線。

  鄔榮霖建議,不妨練習正向思考,連續21天、每天花2分鐘,把今天覺得開心、有成就感的事情寫下來,記住開心的那一瞬間、放大那種幸福感,看見自己的價值,讓大腦產生新的連結。而且要告訴自己,「人生不會永遠是勝利組合,要接受的人生無常。」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十二月號(457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料理就是愛與熱情-法國菜創意料理師 劉一帆
技術是水磨功夫,創意卻需要想像力與執行力。 從英國到瑞士,劉一帆以東方人的身分,被歐洲國際級飯店禮聘為法國菜掌廚,憑仗的就是追求完美極致的精神,還有對料理的愛與熱情。...[繼續閱讀]
悠遊穿梭多重身分 戴忠仁活出高效人生
闊別主播台多年後,戴忠仁再次出現在螢光幕前,擔任起《寶物博很大》節目鑑價師,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的「本業」變成教育訓練,究竟他是如何悠遊於多重身份呢?...[繼續閱讀]
 
飛簷走壁「忍者鞋」 老外愛買為哪樁?
「忍者鞋」是日本人稱作地下足袋的鞋子,鞋底有塑膠,腳的食指與其他部份分為兩邊,也可以說是明治時代的運動鞋呢!那為什麼外國人會說這是「忍者鞋」?

農業升級 微型農企當先鋒
「務農很快樂!」1000多名來自全台對新農業充滿渴望的青年,在兩天的農業論壇中相濡以沫,汲取創新農業產業的經驗與養份,交織出有故事、有感情、有眼淚、有型農的激勵大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