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餓了嗎】 很多人都會有肚子餓的錯覺,以為自己餓了,其實並不餓。當你不確定是不是其他東西刺激你進食時,請自問以下的問題: 1.上次進食是什麼時候? 2.我真的感受到頭暈、心情波動、肚子咕咕叫等等飢餓的徵兆嗎? 3.我是否覺得難以思考或難以下決策?脾氣暴躁?如果你不到三小時前才吃了不少東西,身體又沒有飢餓的徵兆,很可能你並不餓!自問那是不是其他的事情造成的,是什麼情緒偽裝成飢餓感?你有壓力,感到無聊、寂寞或生氣嗎?寫下你感覺及原因,然後試著以適切的方式解決實際的問題,而不是以吃東西來發洩。 【檢查是否渴了】 缺水常偽裝成飢餓感。如果你感到飢餓,先喝杯水,確定你不是缺水,等十五到二十分鐘後,如果你仍覺得餓,再吃東西。原則上,先喝點東西再吃東西,也可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重量。 【細嚼慢嚥】 《美國臨床營養期刊》顯示,細嚼慢嚥比狼吞虎嚥吸收的熱量少了近十二%,身體需要二十分鐘才會產生飽足感,你知道這個道理,但你可能沒想過細嚼慢嚥的好處,緩慢進食時,你讓自己有機會在多吃一片披薩前就感應到飽足感。你可以使用以下的簡單技巧,放慢進食的速度,幫你少吃點熱量: .用不習慣進食的另一隻手吃東西。 .把食物咀嚼到像蘋果醬一樣。 .每口食物之間啜飲一口水。 .選擇比較費時的食物──例如帶殼的開心果,或是需要動手剝殼的蝦子。 .把食物切成小口。 【依循四四原則】 我們來釐清正餐的時間吧!我不只希望你別省略正餐,也不要你整天吃個不停。我不希望你「少量多餐」──就是那套「一天吃六小餐以提升新陳代謝」的理論──那完全是鬼扯。當你整天吃個不停或吃太多小餐時,身體會持續釋放胰島素,胰島素的釋放會促進脂肪的囤積,因為你的身體正努力燃燒與使用因進食不斷而持續進入血液的糖分。 【眼不見,嘴不饞】 把食物移開至視線之外,那跟飢餓感比較無關,跟意志力比較有關。我們通常對眼前的食物難以拒絕,有時候即使我說我不餓,看到朋友在面前吃了起來,我又突然想吃吃看了。另一個更明顯的例子:鮑勃•哈珀和我經常在我們的化妝間裡放一包Newman's Own花生醬餅乾,那包餅乾如果放在桌上,我們一週就吃完了,但如果是收在櫃子裡,一個月也沒人碰,我們連包裝都不會打開。切記 眼不見,心不念,嘴不饞。 【先喝湯】 用餐前先喝一碗清湯、肉湯或蔬菜湯,等十到十五分鐘以後再吃正餐,你可能會因此吃得比較少。 若是自己煮高鉀低鈉的蔬菜湯,可以用有機蔬菜,例如蘆筍、櫛瓜、四季豆、西洋芹,尤其是菜心。你也可以用各種綠色蔬菜──尤其是香菜,因為它們是天然的利尿劑。 記得不要加鹽,而是添加黑胡椒、卡宴辣椒粉、薑黃、黃芥末粉、檸檬汁之類的天然調味料,為正餐先墊個底。 【加點辣】 辛辣的食物可以增加身體的正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濃度,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吃開胃菜配辣醬的人,比不配辣醬的人少攝取兩百卡。《英國營養期刊》的研究發現,在食物裡添加兩茶匙乾辣椒粒的女性,白天攝取的熱量較少。所以,平時煮菜時可以加點辣喔!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