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受傷河馬和十二夜犬:不忍人之心何在?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黑麵的攝影之路】集結專業攝影師黑麵部落格精彩文章,給你最獨到的攝影教學,還有無數的美圖分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2/29 第341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想像民代變部長
聯合報社論 受傷河馬和十二夜犬:不忍人之心何在?
經濟日報社論 搬開服貿絆腳石 不能再拖了
聯合晚報社論 有一種正義叫黨紀?
民意論壇 12年國教爭議/試辦有前例 先一國兩制
12年國教爭議/等第或量尺 考生自己選
新首長、舊預算 尷尬一年該怪誰
改記名投票 斬斷亮票鬧劇
民進黨的財經政策在哪
聯合筆記/癬疥之疾 治癒不難
色狼摸我! 警不認真看待…

聯合報黑白集
想像民代變部長
黑白集/聯合報
台灣的民主有什麼好驕傲的?這次各縣市政府的議長選舉,正好可拿來當教材。

綠營急切想達成完全執政,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顧形象,以「跑票就開除」要脅,率先要求亮票,正遭到檢方高分貝表示將嚴查。沒想到國民黨不遑多讓,不但亮票,且賄聲賄影,最後選舉結果大勝,卻讓對手發出「這次被買倒了」之嘆。藍綠陣營各自以這種姿態「現形」,自以為「頭家我最大」的老百姓該怎麼想?

各地議長選舉之怪現象,反映的是當今政壇現實:選民一票一票送進議場裡的民代,卻是這種等級的「為民喉舌」。難怪有人慨嘆:老百姓受苦活該!有什麼樣的選民,才有什麼樣的民代。放大來看,立法委員的素質又如何?多少醜聞繞著立委轉,從杯葛議事到利益輸送,台灣社會難得的共識便是「立院是亂源」!

即將接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目前主打議題之一便是修憲改為「內閣制」。正值馬英九把總統職位給「做小了」的氣氛中,有人氣這個總統而拿他沒辦法,有人看不順眼當前「雙首長制」之無效率,所以改「內閣制」的呼聲贏得不少響應。其實,內閣制或總統制各有利弊,值得好好辯論;但放在台灣選舉文化的脈絡中來看,老百姓自認為「神聖一票」所送進議會的這些民代,若在內閣制體系之下,將來便成為誕生出內閣成員的搖籃。

想像一下,若改為內閣制,今天這些民代將來都可能搖身成為閣揆、部長人選;光這樣想,不就足以令人嚇出一身冷汗?內閣制未嘗不可能修正我們五權憲法的若干缺失,但台灣的賄選文化一日未根除,選民的神聖一票恐未必真的那麼「神聖」。修憲討論裡,「民代變部長」的想像,值得三思。

   
聯合報社論
受傷河馬和十二夜犬:不忍人之心何在?
社論/聯合報
一隻摔出車外的大河馬,帶著傷,撞歪了牙,奄奄一息倒在人車通行的大馬路上好幾小時。這種堪稱世界奇觀的景象,登上報紙頭條,很多民眾為這隻河馬著急、心疼。牧場主人顯然嚴重失職,主管機關卻僅以「研擬是否違法,移請裁處」制式回應,毫無主動關切之情。

「河馬傷臥大街」,在任何國家都是罕見的景象,而這隻河馬的處境,正是台灣多少受虐動物的命運寫照!社會上關心動物的民眾不少,但多數人熱心有餘卻幫不上忙;相形之下,不尊重生命、利用動物牟利後「用完即棄」的惡劣飼主,卻是四處可見。更惡劣的,是主管機關「不告不理」的冷漠態度,手上有法條,心中卻毫無維護動物福利的積極作為。今天是這隻受傷河馬倒臥大街的奇景成為新聞,先前則有把老弱病狗大批棄養於河川地的犬繁殖場,有誤觸捕獸夾而斷肢殘障的社區動物,有難以改變「十二夜」命運的收容所貓犬,有送出國領養才得以重生的「台灣流浪狗在美國」的故事……。

台灣真成了動物的「悲慘世界」嗎?台灣已經變成喪失「不忍人之心」的社會嗎?

動物命運的問題,追根究柢,就是人們怎麼看待生命的問題。文明社會將動物視為「生命」(beings),台灣社會則有很多人仍把動物當做「東西」(things),年年舉辦的神豬比賽、當眾砍雞頭發誓、乃至以戲虐動物為標榜而招徠遊客的遊樂園,反映的都是同一種態度。近年來,號稱人文素質升高成為台灣標幟的風氣流傳,社會上籲請愛護動物的聲音也漸漸多起來。作家九把刀監製的電影「十二夜」撼動人心,立法院朝野協商日前對「動物保護法」修正案達成共識,新聞報導流浪動物在兩年後應可達到「零安樂死」的目標。

這看似台灣動物保護觀念向前邁進一大步的里程碑,但觀察一下當前動保法「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景象,現在修法還未通過,已聞農委會和地方政府的反彈聲不斷,也有人判斷將來會出現寵物棄養潮,收容所裡動物暴增而病餓咬死的「不安樂死亡預言」不斷,令人思之不安。換句話說,如果徒然修法卻無力執行,甚至尚未完善「上有政策」,就已見官僚機構開始「下有對策」。就像那隻可憐的河馬,據報導是多年前從高雄市府推給台中縣府,再淪落到所謂私人「牧場」去「受託照顧」,如今重傷倒臥路邊寧非可預見的下場。至此,各方還在推卸責任,河馬一摔再摔,主管單位還在「宣稱」開罰,這些官員心中可曾有一絲「不忍」?

台灣的動物保護要從根做起,縱然難以一蹴可幾達到像德國那樣將「動物權」入憲的地步,但從教育、制度、社會共識、主管機關心態等方面,都必須同步革新才行。例如,「不要棄養動物」不應只是口號,而是要從收養動物的源頭就開始建立「收養一條生命」的觀念和制度。如果真有「動物也是一條命」的概念,可能放任養殖場到現今台灣這般為所欲為、乏人監管的地步嗎?

農委會和地方政府不會不知道,許多養殖場猶如人間地獄的景象;整天出國考察的官員,也不會不知文明國家監控領養動物程序嚴格可比領養小孩一般。不僅如此,國外地方政府設置有「動物警察」,隨時出動嚴查虐待動物行為,違反者施以刑責、罰款或再教育,凡此事例所在多有。這些「別人能,為何台灣不能」的例子,歷歷可考。在民間,台灣有許多動保團體、救援組織、社區愛心媽媽,以微薄的私人力量投注於動物的照顧及救援;但這些民間力量,要制止冷漠惡意的飼主,或喚醒顢頇冷漠的官僚機關,卻有如杯水車薪,讓人扼腕。

《動保法》修正案若真能通過,我們仍寄望農委會,能揮別過去被民間監督團體視為隱匿禽流感疫情、充當不肖糧商混米惡行的門神、對狂犬病防疫一知半解束手無策、坐視各地動物收容所地獄景象等等怠惰紀錄和惡劣名聲,成為保護動物、積極作為的主管機關。台灣要重拾「不忍人之心」,有此愛惜生命的人性普照,才有資格宣稱「最美的風景是人」。

   
經濟日報社論
搬開服貿絆腳石 不能再拖了
社論/經濟日報
為期兩天的兩岸金融(銀行、證券、保險)三會日前在北京閉幕,建立了兩岸金融監理機關的直接互動模式;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強調此行是一場順利的「建渠之旅」。話是沒錯,但眾多業者對此項會議的期待,其實遠超過這樣的「成果」;吞下這種會議成果,台灣眾多金融業者心中可是五味雜陳。

其實在會議之前,台灣金融業者所期待的,是想透過重量級金融領導人的與會,獲得對岸的重視並「讓利」,將對台金融業務開放和服貿「脫鉤」處理,讓業者可以在服貿卡關之下,提早獲得服貿中「市場准入」的待遇,迅速在大陸市場開展人民幣業務,彌補台灣金融利差過小的劣勢。然而,對岸在這次會議中堅持不談「市場准入」問題;連「人民幣回流」陸方也推說「窗口」不對,要找人民銀行談才行。

我方金融業者過於樂觀,未能充分理解金融開放、服貿和世貿組織間的關係,才會期待過高。對岸和我國都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必須遵循世貿組織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凡是開放給一個會員體的貿易條件(包括金融市場業務),必須同時開放給其他會員體。因此,北京無法單獨對也是世貿成員的台灣,提供優於對其他會員體的市場待遇;除非是在彼此的「自由貿易協定」中納入這種開放,讓世貿組織認可,成為「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例外。因此,要在對岸金融市場獲得「超世貿」(WTO-plus)的業務開放,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儘快讓「服貿協議」在國會通過。

然而,兩岸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即ECFA,包括架構協議、服貿協議、貨貿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對台灣的各種產業而言,卻是一個不平等的協議,台灣強勢產業將會獲得大陸市場開放、得以搶占商機的「兩岸紅利」,但弱勢產業卻要面臨傳統上被保護市場轉為開放的競爭衝擊,在沒有獲得兩岸紅利「公平分配」之前,受衝擊產業或企業是不會支持這種協議的。

這個道理不深,但政府卻還是無法參透,如果只怪罪在野黨杯葛、國會怠惰、年輕人無知,而沒有實質動作,是無法讓協議加速通過的。

從服貿卡關迄今,政府其實可以做很多事,包括調整資源分配、提供弱勢產業更多支持和受傷害補助、擬定各種方案對「真正」弱勢的企業進行競爭力的強化、對各種產業持續不斷地進行雙向溝通來優化協助方案、全面進入大專校園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和業界、學界和智庫長期溝通,來擬定及調整未來自貿協定的諮商策略…。這些行動的目的,是讓全國上下都感受到政府真心在協助所有企業進行體質調整,協助業者進行市場開放前的準備、開放後的輔導,甚至受衝擊無法生存下去如何退出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才會放心、國會才會認同而順利通過,想到對岸大展鴻圖的金融界才有機會展開拳腳、放手一搏。否則,各種各樣的杯葛、對抗、嘲諷,都會讓金融界無法吃下眼前的大餅,眼睜睜地看著寶貴的機會流失。

可是政府迄今只能束手無策地看著「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躺在立院,不會利用機會做上述規畫,同時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預做準備。事實上,就在兩岸金融三會召開前夕,北京宣布了鬆綁外資銀行的限制,只要外銀設立一年就可以做人民幣業務,也將鬆綁外資券商申請QFII額度的門檻;這些開放都是在侵蝕未來台灣金融業者進入大陸市場的利基,兩岸服貿協議即將從「雞腿」變成「雞肋」;如果再不快速通過,更有可能變成「雞皮」。

時機稍縱即逝,行政院應該拿出方法盡快執行,現在正是觀察毛內閣治國能力的時候了。

   
聯合晚報社論
有一種正義叫黨紀?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最近國民黨和民進黨都用上了「黨紀」手段。國民黨想要處分指控馬英九總統「違法收受頂新兩億政治獻金」的周玉蔻,民進黨則想把在議長選舉裡跑票的黨籍議員掃地出門。兩黨雖然惡鬥不休,此刻卻有志一同,同時把黨紀當成「追求正義」的手段,也算超越藍綠。

先看國民黨vs.周玉蔻。周既無黨職、公職,甚至嚴格來說不算個政治人物;假如處分是撤銷或開除黨籍,最後還得報到黨中央,可說是「以一黨之力對一人」,無論輸贏都未必有面子;若周援引王金平撤銷黨籍案提告,國民黨恐怕連裡子都保不住。國民黨追求正義之舉,是否明智,得打個大問號。

至於民進黨就更諷刺。地方制度法明白規定選舉正副議長「以不記名」行之,偏偏民進黨在選舉前,竟然就先用「配票綁亮票」,視民主基本原則和法令如無物,選後又用黨紀要求議員貫徹黨的違法的命令,政治凌駕法治,這不是荒謬,什麼才是荒謬?

更有趣的是,民進黨宣稱是要用「黨紀護民主」,換句話說,違反黨紀的議員,都是反民主、甚至可能是「被買票」的對象。問題是,這些人還不是都帶著「民進黨推薦書」獲得提名的?假如他們真的出了問題,除了黨紀處分,民進黨就沒有其他責任嗎?

所以也難怪,民進黨的「貫徹黨紀」,很快被國民黨質疑是「雙重標準」,國民黨在立法院以黨紀要求立委,就是「反民意、反民主」,自己嚴格貫徹黨紀,就是「守護民主」。這不得不令人對政客的話術佩服得五體投地。

兩黨祭出黨紀,一個不聰明,一個聰明過了頭。不管話說得多高尚,不過都是為了權力。要說是什麼為了民主為了正義,都是吹牛過頭。

   
民意論壇
12年國教爭議/試辦有前例 先一國兩制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教改論壇/聯合報
幾年前,因為十二年國教實施問題,筆者有幸獲邀,代表教改論壇進入總統府,出席部會首長會議。在近兩個小時的會議中,筆者十分驚訝地看到兩位重量級的閣員,面對十二年國教問題發言時的憂心忡忡。事後私下詢問,才發覺原來閣員們也是即將參加十二年國教學生的家長,難怪焦急之情溢於言表!

同樣的,許多研究調查都指出,升學壓力是造成台灣家庭痛苦指數之一,尤其是國中生家庭,必須一起承受課業壓力和經濟負擔,半數家庭為了配合孩子考試,會優先排擠娛樂或生活開銷。

因此,看到教育部吳思華部長與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因對十二年國教入學方式,超額比序中的三等級、四標示與十級量尺分數,出現不同意見而不歡而散,其實正反映出上述身兼閣員與家長的矛盾心理!

尤其,為什麼十二年國教第一次試辦之後,所有的爭議幾乎都集中在基北區的入學方式上?為何基北區以外的家長與學校,並未出現太多反對教育部目前作法的聲音?其實這牽涉到整個基北區的高中職學校資源分配,與都會地區家長對於子女升學重視「有效又公平」等心態,尤其後者已非教育主管單位能夠管轄與主導了。所以當重視民意的民選市長,遇到必須為全體國民負政治責任的部長時,雙方立足點自然有所落差,很難取得共識,早已預料之中。

為此,筆者與教改論壇多位學界同仁建議:何妨讓十二年國教採取教育部與基北區兩套制度,用「一國兩制」試辦到一○七年十二年國教課綱正式實施的階段。在此期間雙方繼續溝通與檢討,說不定可以找出更符合十二年國教精神與民意期待的方法。

畢竟類似的教育政策「一國兩制」遠在一九九○年推出的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簡稱「自學方案」),就有前例。該方案最初構想就是希望為日後「免費而強制的十二年義務教育」作準備。後來受到立法院及民間團體的反對,於是教育部宣布暫緩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而由台北市、高雄市及金門等六個縣市試辦,因屬試辦性質,各縣市的辦理模式皆不盡相同。其中,台北市甚至試辦長達十三年之久才結束。另一個「一國兩制」的案例,是郝龍斌市長所主導的九年一貫課程中的一綱一本,也與教育部的一綱多本政策有所不同,實施幾年後,最後回歸到一綱多本的教育專業上。

為了讓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前,有一個安定人心的土壤,讓十二年國教可以回歸免試、就近入學及適性揚才的初衷,何妨先一國兩制試辦,或許不失折衷之計!

   
12年國教爭議/等第或量尺 考生自己選
季瑋珠、劉仁沛/台大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教育部長吳思華與台北市長柯文哲為十二年國教基北區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對嗆。日前參與了一場「傾聽家長聲音」的十二年國教公聽會,意見南轅北轍的團體正面交鋒之後,我們整理了一些心得,談一些更根本的問題,並提出解套的建議。

首先是對於成績評比的基本看法。主張單用量尺的家長,是相信答對題數多的學生比較優秀,值得進入比較「好」的學校,因此當發現基於「標準參照」,答對某一題數以上者一樣優秀的三等第四標示法,得到的結果與量尺不同時,直言三等第四標示的結果為「錯置」。然而,標準參照的支持者則認為,等第標示有如考駕照,有如博士班的資格考試,以及許多國內外名校的等第制評分方式,原始設計的目的就不是用來分發,而是在於學力監控,出題時就訂定各個關卡的過關標準,過了某個標準的學生,視為同等,不再比較答對題目多少。

其次是對於教育的認知。等第標示的支持者認為只會考高分的人不能因應快速的社會變遷,希望幫助學生建立寬廣的胸襟和視野,把學生從分分計較、題題計較、天天練習考試技巧的生活中解放出來,多花一些時間在多元學習,激發創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也擔心量尺忽視低分群,細分高分群,遠比等第標示嚴重,在國中教育裡造成高分群互相廝殺,低分群被放棄。然而這些都是建議單位量尺的家長無法認同的,他們認為等考進「好」學校再說,而這一切辛苦都是追求卓越必要的步驟。

再其次是對學校選擇的看法。什麼是「好」學校?什麼是「好」學生?什麼是高分低就?低分高就?甚至什麼是菁英?什麼是菁英教育?等第標示的支持者認為,等第標示原來就不是為了分發,在分發上也強調學生自主的志願選擇。志願序的「扣分」,基本上就是配到希望大家「擇其所愛」,這不是賭博,而是讓學生和家長好好了解學校,也好好讓學生了解自我,再依照這些資訊選填志願,所以根本沒有高低好壞,高中和高職也不必涇渭分明。真正的菁英絕對不單單是會考試的學生,真正的菁英教育也不是把會考試的學生綁在一起,讓他們繼續磨練考試技巧。主張量尺者則認為應該一如往昔,由最高分的學校一路填下來,這是學生的權利,用功讀書的報償,菁英教育就是明星高中的教育,菁英就是考上明星高中的學生。

到此為止,兩方面是很難有共識了。如何解套?我們提出兩個方案,給主其事者參考。第一個是在充分說明後,包括量尺的平均值是三,低分群被糊在一起,讓考生自己選擇使用哪套系統做會考成績比序,等第標示或者量尺,報名時就填好選擇,到時即用自己選擇的方式比序,不可反悔。這個方法鼓勵對自己負責,但是又有賭博之嫌,落人口實。第二個是不必事先選擇,等成績出爐,由電腦排出兩種比序,擇優使用,就如以前基測二次,擇優使用。大家是否可以接受這個建議呢?

   
新首長、舊預算 尷尬一年該怪誰
陳敦源/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張耀/聯合報
全台二十二縣市首長,這次連任的只有八位。換句話說,由於現制時序扞格,高達十四位首長上任後,必須執行的卻是前任首長團隊編制的預算及計畫。

預算大抵就是行政團隊對未來執行計畫的具現,也是對選民承諾的執行油槽。人民用選票選出新首長,現制的結果新瓶裡裝的還是舊酒,而且還是舊議會通過的預算計畫。

過去我們的會計年度的起始是在七月,選出的新首長在年底就任後,開始編列新年度預算,約在新春前後送交也是新選出的議會審議,絕大部分都可以在年底前完成審議通過預算。新縣市首長也可以從七月開始就執行他自己新組成的團隊所編列的預算。

不過,這項行政程序在我們將會計年度配合曆年制,改從元月開始,新任首長的就職時程卻未隨之調整,就出現此一尷尬的窘境。即將卸任的縣市政府團隊於下半年編好預算,送交也是即將改選卸任的議會審議,並在新任縣市長就職前通過預算,結果新首長四年的任期,第一年都在執行前朝的預算計畫。

嘉義市今年議會較晚,預算審議期間改選完畢,於是史無前例地退回預算重編的變通方式,將預算審議期間延至新任市長涂醒哲就職後,新的團隊組成後,按新市長的政見重編預算審議,而暫時解除此一預算與責任不對等的窘境。

不過這也有缺陷,因明年一月起的許多新措施、招標案都因預算尚未通過,行政部門得各顯神通,以保留決標、預支、延付等各種應變方式,讓行政運作不致空轉;且行政部門半年內即需編列兩次不同預算,徒耗行政人力。

這次九合一大選,許多縣市換黨執政後,就更凸顯此一權責不符的問題。似應透過修法等方式,調整就職日期等辦法因應,政黨輪替的政府運作問題不只在中央,地方政府亦應受到重視。

   
改記名投票 斬斷亮票鬧劇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誠如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投書〈民主已死嗎?〉點出「民主不能只有投票權。」選民的民主參與,不是只有投票那天,更需要不時監督、健全民主規則。太陽花學運、九合一大選結果,朝野政黨都對代議民主、政黨回應民意功能提出檢討反省;廿五日地方議會正副議長選舉,就給兩黨出了一個檢驗改革決心的民主考題。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公開要求呼籲黨籍議員亮票,違者黨紀處分;國民黨重轟雙重標準。但半年前,立法院行使監察委員人事同意權,國民黨一度要求亮票,也遭民進黨重批破壞民主制度。更不用說,立法院國會議長選舉也屢傳亮票爭議。在兩黨交相指責卻也自我矛盾時,選民不禁要問:究竟是兩黨都在破壞民主?還是「人事無記名投票」制度失靈?

我國國會議長(憲法第六十六、一二九條)、地方議會議長(地方制度法第四十四條)選舉皆採無記名投票;檢察署因此以公務員洩密罪嚴查亮票。法院判決見解兩極,有罪、無罪皆有,近年以無罪判決居多,理由諸如非關秘密、行政投票、議會自律等;檢方擬提非常上訴由最高法院統一見解。爭議中,法務部長則表示不排除聲請大法官解釋。

對人表決採記名(美國會)、無記名(英、法、日、澳國會)只是制度選擇,各有利弊,需考量國情、落實配套。我國問題在於,兩黨各依利害算計而輪流「晾票」,局勢有利本黨時就要求亮票,不利本黨時就堅持無記名,形同「沒有制度」!

而選民最關心的是,議員們為我們選出什麼樣的議長、催生了什麼樣的問政文化?地方議會數十年來被認為是黑金政治、官商勾結綁樁的溫床,屢屢傳出的「議長」弊案,政黨又為此負起多少改革責任?本屆還盛傳多起議長選舉重金買票疑雲,兩黨黨主席敢不敢為「本黨籍議長」清廉背書?

地方議長選舉,上屆藍營跑票,本屆綠營跑票;既然兩黨都繞不過地方派系的檯面下利益糾葛,也都有開除跑票議員黨籍的決心,何不改採「記名投票」落實責任政治?把黑金、黨意都攤在民意陽光下接受檢驗,由政黨承擔提名議長人選、自清門戶、提升代議品質的責任;若黨意與民意相違,也當接受檢驗,無所託詞迴避。

每四年的行憲紀念日,不同主角、相同戲碼、睜眼說瞎話羞辱法治的「晾票」鬧劇,何時才能停演?蔡英文主席、朱立倫準主席,何不放下算計,順勢修法將議長選舉改記名投票,作為回應改革代議政治的關鍵一步?

   
民進黨的財經政策在哪
林嘉誠/大學教授、考選部前部長(/聯合報
九合一選舉結果,國民黨挫敗,民進黨大有斬獲,雖然在縣市議長選舉,國民黨扳回一城,民進黨在台南市、新北市的失利,凸顯該黨問題不少。可是民進黨可能在二○一六年總統大選脫穎而出,成為執政黨的機率依然不低,該黨邁向執政之路,最大挑戰應是兩岸政策及財經政策是否周全,取信於民,兩種政策息息相關。

民進黨在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減半、證所稅大戶條款、高鐵重整方案等重大財經政策,沒有一致立場,任由黨籍立委各行其是,令人不敢恭維。兩稅合一修正案,股東扣抵稅額優惠減半,預計民國一○四年上路。民進黨兩位不分區立委,卻主導召開公聽會,刻意阻撓攸關財政健全、公平正義的重要財經法案。該黨主席雖然不贊同該黨兩位立委的作法,但已對民進黨構成傷害,暴露該黨沒有具體方案,黨團運作弊端叢生。

證券交易所得稅係針對資本利得的課徵,本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但是立法過程一波三折,幾乎面目全非。好不容易所謂大戶條款,課稅門檻維持年交易額十億元,緩徵三年。民進黨團在兩年前討論該案時,曾經提出就源扣繳方式,依賣出金額先扣千分之一證所稅,若虧損、多繳都可退稅,個人及法人分別制定最高稅額。證所稅的課徵,在所得分配差距拉大,公平正義呼聲與日俱增,作為最主要在野黨的立場、政策主張,務必一清二楚。由黨籍立委個別提案,黨團未在立法過程適時提出方案,極易造成國人認知混淆,有必要檢討改進。

如何拯救高鐵財務危機,與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高鐵BOT案,當年也是幾經波折,筆者在一九九七年擔任該案十一位評審委員之一,了解其中部分原因。大略而言,高鐵仍然是成功案例,對於人民福祉,利大於弊,交通部本來就責無旁貸,須提出具體改善方案,原始投資人、一些學者專家見仁見智意見,均可集思廣益。民進黨將高鐵通車,視為中央政府執政重大政績之一,該黨目前對拯救高鐵的政策何在?除了該黨立委在立法院質詢要求降低票價、質疑交通部先減增再增資方案,也未見該黨具體對策。

除了上述實例,自由經濟示範區、兩岸服務貿易、貨品貿易等法案,攸關台灣經濟發展,民進黨不能一味阻撓立法,應該提出具體方案,早日進行相關立法。民進黨一些人士向來主張擴大社會福利,照顧弱小族群,國家財政捉襟見肘,民進黨是否仍然維持大政府的主張?蔡英文主席及民進黨智庫,提出與國民黨不同的財經政策,例如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互賴,產業策略優先於貿易協定、參與國際經貿組織的異同等。國人均樂觀政策愈辯愈明。在地經濟、微型創業、社會企業,以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優先策略,其實兩黨差異甚微,但是停留在口號階段,均未提出具體可行方案。

台灣面對特別國際處境、兩岸關係,國人本要更努力才能克服,全球經濟面臨問題,成長不易、分配惡化,衍生不少社會政治課題。台灣也無法避免,對有執政機會的民進黨,人民有權要求該黨說明具體財經政策。政治議題固然重要,但不能放言高論,淪為老生常談。

   
聯合筆記/癬疥之疾 治癒不難
謝邦振/聯合報
聯合報推出語言癌專題,引發回響與討論,尤其視「作(出)一個…」、「作為…」這類詞為眼中釘,必打倒而後快。但也有人認為,別口出教訓,提醒注意即可,我贊成。

最近重讀琦君「詞人之舟」,書中介紹秦觀,「現在先來引一首最足以代表他清麗淒迷一面的浣溪沙,作一番欣賞。」散文大家偶也難免「作一番欣賞」。正確運用語文是對的,但不要太鑽牛角尖,無一字贅無一詞費,未免苛責。

包容些看,阿基師電視烹飪教學,一邊切菜,一邊說,「接著作一個熱油爆香的動作」,菜下鍋,嚓的一聲,「接著再做一個翻炒的動作…」,最後說,「我們來作一個盛盤的動作」。觀眾視聽一致,授受清楚,語詞就不必太講究了。

但用字行文不一樣,聯合報專題挑出來的詞「作為…」、「作一個…」,乃"being"、"make"的直譯,其實就是行家容不下的「不乾淨的中文」。

「作為教師,改善語文,從自己本身開始做起」。這個句子沒錯,但重複囉嗦。改成「身為教師,改善語文,從自己做起」,就清爽多了。類似的瑕疵,大家卻習以為常。

溺於西式語法的人,除了「作為…」、「作一個…」,還有「將」是他們的最愛。在新聞報導中無日無之,幾乎無「將」不成文。例如,「毛治國明天將親自舉行上任後的第一次院會」,把「將」、「親自」拿掉更好。

「將」只當時間副詞,太貧乏,這個字含意與用法豐富,例如:

李白詩句,「將進酒,杯莫停」,此處「將」是請的意思。辛棄疾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帶將愁去」就是「把愁帶走」;同樣的用法,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

又如,「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這裡的「將」是跟、和的意思。「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將息」則是調息。

「將」的字義這麼多,卻往往只用於未來式,甚至寫出「緊接著將…」、「進一步將」這種疙疙瘩瘩的句子。「將」遍植各處,礙眼;而「作為…(一分子)」及「作出(一個動作、決定、貢獻)…」,討論多矣,望而生厭。

望而生厭族其它的成員還有「自己」、「本身」與「親自」,「同時」與「進一步」,「被」與「性」,「所謂的」、「基本上」…。

「被」是族中最硬的成員,如被打、被搶、被通知、被告…。跟「將」用於未來式一樣,「被」用於被動式,地位穩固。這些詞,中文原貌應是「挨打」、「遭搶」、「獲通知」、「挨告」,但目前一概「被」字解決,倒也省事。

還有常見的「對…造成」,例如,「石油價格驟降,對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雖無傷大雅,但改為「油價驟降,嚴重影響經濟」,不更簡潔?

至於「基本上」、「事實上」、「結構性」、「可靠性」、「老實說」、「坦白講」,都是多餘的話,顯得淺、不專業,少用為宜。

比起電視字幕「風中蟾蜍(殘燭)」、常出現的「枉(罔)顧人命」等謬誤,上述問題不過癬疥之疾,自許敬重語文者,不妨找出余光中教授寫的「哀中文之式微」,或香港作家思果的「翻譯研究」附錄,研讀一遍,必有所得,文句話語自可改善,從此理清曉暢。

   
色狼摸我! 警不認真看待…
黃慧婷/研究生(台北市)/聯合報
陳為廷性騷擾事件接二連三爆發,其實許多好姐妹都有類似的經驗,但多數人都隱忍,最後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

這種經驗令人非常不舒服,一輩子都難以忘掉。

高中就讀女校時,在客運上有人靠近摸臀,我第一次碰到這種事,害羞到不敢出聲,就任由色狼下車離去;另一次是傍晚走在路上,被經過的機車騎士襲胸,錯愕中襲胸狼早已不知去向。

之後好幾年,獨自搭公車或走在路上,我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不時要回頭張望,這種無形的壓力,甚至會自問「我做錯了什麼嗎?」

後來搭捷運,這種壓力愈來愈深。每逢上下班時間,就是這些想找「出口」的變態痴漢,最好的下手時機。

有一回,我穿著裙子搭電扶梯,隱約感覺小腿後方被碰觸,當時直覺難免人多擁擠被碰到,但回頭只見一名男子就緊鄰我的下一個階梯;後來又被碰到一次,再回頭發現電扶梯上居然只有我和他,我脫口驚叫:「偷拍,你偷拍!」

偷拍狼惡行敗露,拔腿狂奔,但被台北車站轉運人潮擋住,我也大聲向捷運警察求救。

我跟警察說:「他偷拍」。員警問嫌犯:「你有偷拍嗎?」沒想到色狼若無其事地說:「沒有,都刪掉了!」

我氣炸了,當時不知哪來的勇氣,搶下他的手機當證物,要證明色狼睜眼說瞎話。最後在警方和律師調解下,雖以和解收場,但我很害怕在路上再遇到他,甚至擔心對方會藉由律師掌握到我的個資,進而騷擾報復,讓我提心吊膽了一、兩年。

四年前,一次搭捷運從古亭往頂溪站時,我剛開始覺得腰部被碰觸,慢慢地鹹豬手滑到臀部,終於車廂門一開,我轉頭看到一名中年色狼。

色狼個頭比我小,我一把抓住他領口,大喊「幫我抓色狼,別讓他跑了」,沒想到很多人看到爭吵,避之唯恐不及。

後來一名善心男子陪我等捷運警察來作筆錄,他一開始還以為是「情侶吵架」。等了約廿分鐘,捷運警察終於來了,並不是很認真看待這件事,甚至還安排了一個小房間,要讓我們獨處談和解。

我百般不願意,但員警推說房門上有透明玻璃,他可以在門外「監控」。

色狼後來坦承摸臀,開始下跪磕頭求情:「我有家人,還有兒女,如果被抓就沒辦法工作,就沒辦法養家活口了。」

我覺得這根本是個藉口,但當他抬起頭,額頭上滿是鮮血,那景象反倒讓我心軟,最後沒有報案,希望他能夠記取教訓。

事後回想起這些不堪的經驗,深深覺得「騷擾不止,強悍自保」才是王道。

社會總是瀰漫「息事寧人」的氣氛,但這些惡狼早就對性騷擾上癮了,很多痴漢是色大膽小;如果被騷擾的一方不強硬,其實是縱容色狼們食髓知味。

姐姐妹妹們唯有武裝自己,站起來揪出色魔,才能讓司法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

   
逛逛看 轉大人的電影院
一九六四年開業的新建國戲院,是台灣僅存少數專門播放限制級成人影片的電影院。在這個上網即有大把免費成人影片的時代,這類戲院似乎只應存在於歷史之中。

養育過動兒的挑戰
養育一個過動兒可能是父母所面臨最艱難的挑戰,但如果你站起來迎接挑戰,養育這樣一個孩子是讓你不斷自我成長與實現的絕佳機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