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北京團隊愧對鄧小平的一國兩制


忙到沒時間對統一發票嗎?【統一發票電子報】為你快遞每兩個月的最新號碼,讓你不錯失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沒有Magic,只有Basic!【經理人月刊電子報】以實用易學滿足經理人的管理需求,讓你提升管理能力無負擔!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9/30 第334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宏達電的「空白」
聯合報社論 北京團隊愧對鄧小平的一國兩制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反壟斷 台商應明哲保身
聯合晚報社論 香港 中國最複雜的內政問題
反彈→打底→再漲 台股年底前還有戲唱
民意論壇 靈活互補 傳統教學不能完全翻轉
教學分科分級 國教有解
失靈經濟學 美元霸權基石?
聯合筆記/一國兩制或一國三制
北京欲擒港 打壓彈更高
為香港加油 別見獵心喜
北京失去香港 香港失去自己?
港人要民主 中共只敷衍

聯合報黑白集
宏達電的「空白」
黑白集/聯合報
行銷大師柯特勒訪台,他在談到台灣應如何營造品牌時說,宏達電留給外界的形象「幾近空白」,若要爭全球手機三強地位,須有更強的行銷,並創造更多驚喜。

HTC作為台灣智慧手機的代表品牌,一直讓國人期待甚深;但它近兩年在市場銷售的沉浮不定,有時也讓人掛慮。柯特勒對於宏達電的問題未必全然了解,手機要打響品牌也未必只靠行銷,但他所謂的形象「空白」,至少道出了西方某類消費者的感受:這個品牌不夠親切或驚艷。

事實上,HTC在全球行銷上的一個先天障礙,在它的名字稍嫌乾澀。這個由三個子音字母串起來的品牌,不太容易勾起外國使用者的認同,也難打動他們的感情。台灣民眾當然認識宏達電,也曉得HTC是公司名稱縮寫;但對國外的消費者而言,這個沒有母音的品牌唸起來拗口,無法產生對製造者的文化想像與親切感。

去年宏達電砸下重金請小勞勃道尼代言,以HTC三個字母為引子,做出長串的自由聯想演繹,包括「Here's to change」、「Happy telephone company」、「Humongous tinfoil catamaran」等。名人行銷,或許收到了當下的吸睛效果,卻也可能因過度搞笑、過度發揮,讓這三個字母的印象更顯混淆。

英國科技網站Techradar昨天出爐的評選,宏達電的M8手機在今年全球最佳智慧手機中勇奪冠軍,勝過索尼、三星及熱銷中的蘋果,包括攝影、上網及遊戲功能都更強。這支在行家眼中表現優異的手機,在行銷大師的印象中卻顯得「幾近空白」,癥結也許就是品牌名稱太枯燥。

廿七年前,施振榮將宏�的品牌由Multitech改名Acer,迅速擦亮了招牌。今天宏達電要填補其形象空白,恐怕得活化HTC三個字,同時把它的台灣品牌故事說得更動人。

   
聯合報社論
北京團隊愧對鄧小平的一國兩制
社論/聯合報
自二十八日傍晚至二十九日凌晨,港警幾十波的催淚彈未能驅散街頭的抗議群眾,香港自此進入官民街頭對峙局面。但這卻不是港版的天安門事件,因為香港不是高懸毛像的天安門所在之地。

香港占中事件與天安門事件,皆是人民爭取民主的行動,且均以學生為主體,但兩者多所不同。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凌晨,解放軍以坦克駛入天安門廣場清場,學運領袖當天即四出奔逃,難以計數的參與者頃刻間就銷聲匿跡,延續兩個多月的「民運」就像一場夢般地立刻翻了頁。但是,北京畢竟不敢用坦克及達姆彈對付香港人,民眾撐過了二十九日凌晨的壓制和驅離,參與者不必逃亡,「真假普選」的爭議也會繼續下去。在天安門事件,北京可以在形體及議題上一夕「消滅」抗爭者;但在香港,抗爭者的形體及議題不會消滅,而且可能繼續放大。

「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始自鄧小平對香港的承諾;但北京團隊竟將一國兩制處理成今日這種慘烈的局面,是愧對了鄧小平。基本法固稱特首選舉由「提名委員會」主持,但並未排除「公民提名」,更無「愛國愛港」的政治篩選。所以,北京其實可以用政黨提名、選民連署及「最低得票門檻保證金」等方式來節制參選浮濫,再加上「絕對多數制」的規範,以香港與大陸的依存關係,如此應當就能避免走偏鋒者參選浮濫或勝出。北京理當有信心在香港維持一個護守中港和諧關係的過半主流民意,但是北京卻愚昧地欲以「提名委員會」的「落閘篩選」手段來操控特首選舉,竟使「程序正義」成了爭議焦點。一、這明明是一個行不通的選擇,但北京團隊卻選擇了此策。二、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政治災難,但北京卻自己挖坑跳下。至此,不但北京當局成了「一國兩制」的背信者,更使「一國兩制」的精神和發展性大打折扣。而「一國兩制」無疑是鄧小平一生最重要的政治成就之一,如今卻毀傷於北京團隊之手,北京諸人能不愧對鄧小平?

香港大學生於九月二十二日開始罷課當日,習近平在北京接見董建華、李嘉誠等港商代表,重申「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不變」;二十六日接見台灣統派團體,又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兩場會面,皆是在為香港抗議情勢的升高作準備,兩場會面亦顯示北京知道「一國兩制」是台港共通的議題。香港動了,想要鎮住台灣。香港情勢升高會牽動台灣,是必然的發展;但習的「一國兩制」談話在台灣引起了相當負面的反應,甚至可能影響台灣十一月的選舉情勢,卻恐是北京幕僚失算之處。在香港「一國兩制」觸礁之際,北京竟對台強調「一國兩制」,這是何種政治思維?

可見,這一切均出自政治思維高度的問題。北京若以為可以用處理天安門事件的手法來處理香港情勢,這顯然是一思維誤區。再者,北京以「提名落閘/政治篩選」的手法來處理特首普選,使得「程序正義」成為港中爭議焦點,這更是因小失大。又如,此次香港民眾集會政府總部,但港警為阻擋群眾進入,卻將民眾分隔在八處現場,反而擴大了衝擊,這也是治絲益棼。尤其,習近平接見台灣統派團體,放出「一國兩制」的強硬談話,更形同引香港的火燒向台灣。由於政治思維的高度不夠,反映了北京團隊不但不懂民主政治生態,甚至到了不知本末及利害的地步,以致非但無法滅火,反而是抱薪救火。鄧小平「一國兩制」的這盤棋被北京團隊下成這副模樣,怎不愧對前人?

鄧小平所提「一國兩制」的神髓,在於大陸與香港實施「兩種制度」,這應是一國兩制在發展上應當遵行的軌轍。但北京似乎想用操控大陸村官選舉的方法來操控香港特首選舉,這就摧毀了「一國兩制」的精神及發展性。至於謂欲在台灣實施「一國兩制」,更除非「一國」是「大屋頂中國」,「兩制」是「兩岸交戰政府轉為分治政府」,又豈有可能教台灣人民接受?而當台港兩地民間因反對「一國兩制」而形成唇齒關係,這正是北京咎由自取。

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失敗並波及台灣,不但顯示了北京團隊脫離台港民意太遠,甚至也可說北京團隊親手毀傷了「一國兩制」的發展性,愧對鄧小平。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反壟斷 台商應明哲保身
社論/經濟日報
最近大陸外資企業違反公平競爭行為,遭到大陸政府調查的案件頻傳,知名跨國大企業如美國高通、微軟、通用汽車,以及賓士、寶馬、奧迪和12家日本汽車、軸承企業,都因涉嫌價格壟斷而面臨鉅額罰款,今年以來累計至少已有30件,涉及製藥、醫療器材、資訊、半導體、汽車等行業。大陸政府密集調查企業壟斷行為,已使在大陸的外企感到焦慮不安,備受國際矚目。

大陸官方強調,涉案的外資企業都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譬如,外資公司對大陸消費者和企業客戶開出的產品價格,通常高於全球其他市場的水準,立案調查是為了建立健全公平、透明、規範的市場秩序,優化投資環境,強化企業合法經營。

問題是,《反壟斷法》頒布實施迄今已六年,近來的反壟斷調查頻率明顯增加,其力度與涵蓋範圍更是空前,頗不尋常,背後動機似不足以用「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來說明。首先,對美國公司開鍘,有可能是對過去一段時間美方的貿易保護之反制作為。美國一直阻擋華為、中興電信設備,2013年更通過法案禁止相關部門採購大陸IT設備,還有一連串對大陸產品的雙反調查,令陸方不滿。

其次是基於國家與資訊安全之考量,尤其自美國國安局雇員史諾登揭發美國政府的「稜鏡計畫」之後,大陸開始盯上高通、微軟、IBM、Google、蘋果等美國企業在大陸的布局,並陸續以「安全」為由,對相關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和禁止採購。

第三是為了扶植本土產業。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大陸雖然已成為「產業大國」,但與「產業強國」的目標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藉反壟斷調查打壓外資企業,可達到保護本土產業,促進產業升級的目的,進一步遂行「強國」之夢。

反壟斷調查風聲鶴唳,已影響外資企業在大陸的正常經營。歐洲商會指責大陸反壟斷部門在調查時,透過帶有恐嚇性的行政手段,迫使企業接受懲罰和治理,讓企業無法對指控的事證進行抗辯,也無法向律師或商會等外部資源求助,受調查企業遭到不公平對待。的確,由於反壟斷事務在大陸分別由商務部、發改委、工商總局等三個機構執法,一些案件的查處偶會陷入尷尬,有時也會帶來競爭壓力;最大的問題是,主管機構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間,惹來執法不透明的罵名。

大陸開始積極運用《反壟斷法》的利劍既已出鞘,似不太可能收回去,特別是大陸對外企反壟斷調查和懲罰,基本上是強硬打奢反腐的一環,也是促進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及與國際規範接軌的有力工具,未來行動只會更加強化,甚至成為「新常態」。

平心而論,大陸執行《反壟斷法》,並沒有基於競爭或經濟的基本法則,而是受其產業政策或其他目標所影響,選定特定企業積極執法,似已在市場准入方面製造了新的屏障,也為大陸外企注入新的風險因素。美國商會指控,該等風險日益增強,已造成投資環境惡化,大陸地區對外資的吸引力正逐漸喪失。

大陸愈來愈懂得如何駕馭市場遊戲規則,面對此一情勢,台商不應認為事不關己,而應有危機意識,尤其必須注意大陸除了反壟斷調查,未來還可能在其他議題加強執法,譬如環保方面,甚至制定更嚴格的新門檻,不能掉以輕心。

台資企業在大陸為了明哲保身,應以「合法經營」自我要求,並多了解大陸《反壟斷法》,以及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商總局等三大執法機構的部門規章,還有相關案例的執法結果等。萬一不幸被點名盯上,也可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譬如要求舉行聽證、進行抗辯;對處罰感到不滿,也可提出行政覆議和行政訴訟,據理力爭法定權益,絕不要輕言放棄。

   
聯合晚報社論
香港 中國最複雜的內政問題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港民爭普選,就是港人投票選擇自己的領導人,從而讓港府有了人民賦予權力的合法地位。但是,來自北京的同意與授權,才有香港基本法的政治地位。香港在中國內政上屬於特別行政區,是來自於北京的同意,並非香港本來就有的地位。這個認知的差異,正是今天香港問題複雜難解的原因。

北京當年同意香港的特殊地位,讓香港成為特區,在法律、財稅、安全等方面,與中國其他13億人口所生活的制度,並不相同,這個差異是來自北京的政治考慮,並非香港自身的特別。深圳特區是為了發展經濟,但香港特區卻是為了中國統一,為了減緩西方社會對北京政府的疑慮。

香港受英國殖民近百年,雖不能選舉總督,但受西方長期影響,對民主政治充滿期待,是自然的形成。二戰後,英國國力衰敗,1949年新中國政權在北京建政,當時以軍事力量收回香港,並非不可能。但中共為了對國際社會表示信守中英條約,爭取英國承認新政權,到1997年租借期滿,才收回香港。但是治理香港,並非外交作態可以完成,因此香港成了中國最複雜的內政問題,既要尊重香港的自主,但北京也不願對香港失控。

這次占中抗爭的學生當中,多在回歸前後出生,是在一國兩制下成長。這批新世代港人對於香港生活方式的不同主張,挑戰了一國兩制的根本地位;香港特區到底該特別到什麼程度,這是北京必須面對的困難問題,也關係所謂一國兩制的成敗與正當性。

因此,北京回應港人訴求,如果處理不慎,連帶都可能牽動台灣島內統獨勢力的消長,讓兩岸關係又生波瀾。解決了香港問題,不一定能夠馬上促成兩岸往統一路上邁進,但是香港問題沒有妥善的解決,兩岸關係與互動,必然橫生更多困難險阻。

   
反彈→打底→再漲 台股年底前還有戲唱
記者林韋伶整理/聯合晚報
台股今日開平高之後,即震盪向下,9000點能否再站上?台股自7月中衝上9600點附近後一路回挫,算一算大約回跌6%,已經差不多來到滿足點。在台灣經濟成長率上修、公司獲利可望創高,與全球資金寬鬆等利多條件下,預期盤勢離止跌之日不遠。

從技術線型來看,目前台股出現超跌的走勢,上周五也是指數今年以來第一次真的跌破半年線,預料不久後就有機會看到反彈,但反彈後可能出現打底走勢;預計從9月底一直到11月中,台股指數會在9000點到9500點的區間震盪,一直要到11月中之後,盤勢才可望再度出現漲勢。

現階段台股沒有特別的利多消息,之前眾所矚目的美國聯準會(Fed)開會結果,也沒有帶來什麼利多,且先前在半導體族群領軍下,電子股出現過一波漲勢;在外資持續賣超台股下,盤勢出現較大的壓力。不過到了11月中以後,除了選舉的不穩定因素將排除以外,企業也將按規定公布季報,預估有許多公司第三季獲利可望創歷史新高,屆時台股指數將因此獲得激勵。

再從資金面看,外資是推動今年台股衝高的主要動能,在這波台股指數下修的過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外資這波獲利了結,主要是考量今年來各國股市都在高檔,再往上攻擊的空間有限,因此部分資金選擇回到美債市場避險,外資居高思危的心態明顯。但在台股已回多的情況下,預期只要美股不大跌,台股再往下挫的機率低,且包括歐洲與日本等國都還在進行寬鬆,市場資金不虞匱乏,有利股市表現。(台新投信董事長吳火生口述)

   
民意論壇
靈活互補 傳統教學不能完全翻轉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昨日聯合報大篇幅報導,二千多位教師在教師節主動參加教學法研習,令人感動,也藉此自發進修,了解教師對提升教學效能的渴望,這是學生之幸,也是教育進步的動力。

教學法對學生是否助益,是否能提升教學效能,要素有三:學生學習態度是否積極、教師課前準備的深淺,及教師能否靈活運用。

以「翻轉教學」及「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法而言,不同於傳統教學法的地方主要在學生是否能做好課前預習,學生是否能主動參與討論,是否能提出問題與思考問題,這亦是學生是否能成為學習主體的重要因素。當然,學生是否能參與討論和主動預習,與教師的溝通激勵技巧有關,也與教師是否嫻熟這兩種教學法有關。此外,如果班級人數能降低,例如學生人數只有三十人或更少,實施上述兩種教學法的效能應該更好。

我在公立高中擔任物理教師,高中物理課程對學生而言屬於較難的科目,物理專有名詞和定理定律對初學者而言,較艱深難懂,如果每一堂課要實施「翻轉教學」及「學習共同體」教學法,必須具備較長的上課時數,否則很難完成課綱的進度要求。以目前而言,必須以傳統教學法為主,「翻轉教學」及「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法為輔,例如新的物理單元,採用傳統教學法帶領學生認識物理概念,講授期間穿插師生問與答,也可以讓學生體認「溫故知新」及「學思並重」,透過師生對答,學習如何提問與表達,而在實驗課程可採取「翻轉教學」及「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法,可以是先讓學生看影片,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手冊,兩堂實驗課就能實施「翻轉教學」及「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法。

傳統教學法並不是完全落伍或填鴨,「翻轉教學」及「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法也不是完全創新的「神式教學」,更不是完全適用於各科教學或各單元教學,必須考量各種科目、因素和時機,才能「因材施教」發揮各種教學法的效能。如果各科老師只知道教學法的皮毛,每一科每一堂都要實施「翻轉教學」,可能會造成學生疲於奔命預習的壓力。若教師無法掌握教學技巧,學生可能一堂課下來,抓不到學習重點,反造成學習焦慮。

教學法是否能提升教學效能,教師扮演重要的角色,能充分準備課前功夫,嫻熟教學與發問技巧,具備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最好還能訓練抑揚頓挫的美聲,引導學生「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我想一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老師,必然能視目前台灣的教學環境,靈活運用教學法,提升教學效能。

   
教學分科分級 國教有解
王立昇/台大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聯合報
十二年國教實施以來,因免試入學卻要比會考成績而遭致「免試非免試」之議。依據高級中等教育法,「免試入學至一○八學年度,應占核定招生總名額八十五%以上。」然而,一○三學年度的免試入學名額已達九成,明年可能高達九十六%。這是否代表十二年國教成功了呢?但教育部說:「真免試」在執行上有困難。也許就是這個原因,教育部因而不敢大肆宣揚。

教育部經常強調十二年國教就近入學的目標,並採取了修改升學制度的激進手段,但粗糙的做法造成整個升學制度的混亂與學生及家長的不安,出了問題之後就說家長的觀念要改。事實上,哪一位家長不希望孩子就近入學呢?如果住家附近就有適合孩子的學習環境,家長會捨近求遠嗎?

要達成就近入學的目標,要先建立地區優質的教學環境,但那絕對不是靠口號式的「均優質化」,而是要施行「分科分級教學」。

李家同教授創立的博幼基金會日前推出了英文及數學的基本學力檢定平台。在數學部分,學生的程度從易到難分成一五○多級。學生可透過平台自測程度,循序漸進地學習。博幼基金會採用這樣的方式帶起來許多弱勢家庭的學生,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分科分級教學體制。

美國學生進入初中就開始跑班上課。以美國奧瑞岡的初中(六、七、八年級)為例,數學分三級。學生入學時進行學力檢定,多數學生從六年級數學開始修習,但也可以直接跳級上七或八年級的數學,上完八年級數學後,還可以選修其他數學課或去鄰近的高中上數學。到了高中,若修完高中的課程,可上大學的預修課程。如此適性靈活的學習環境,可能在台灣實現嗎?

芬蘭在一九八二年開始推動「高中無年級化」制度,將原本三年的學制改成二到四年,學生在學校不分年級修課,每個學生都可獨立選擇並安排自己想學習的課程,有專屬適合自己的課表,在修得足夠的課程數後即可畢業。這個制度經過小規模實驗的過程到一九九九年立法後全國實施,成功地改造了芬蘭高中的學習環境。

當然,台灣環境與美國或芬蘭不同,未必要以外國為師。過去台灣也曾推行「學科能力分組教學」以解決「常態編班」不適性的問題,卻常因空間、師資、課程安排及標籤化等問題而無法落實。但近幾年仍有多所國中致力推動,新竹縣照門國中就成功地進行了英文、數學、自然的分組教學。分級教學之後,孩子的學習有起色,更有動機,英文分級讓孩子更開口說英文,數學也更願意投入思考,因為進度配合程度,孩子看到了學習的意義。

如果能如博幼基金會的規畫模式,讓學生按部就班分級學習,如果能在各高中推行分科分級教學,只要住家附近的學校有適性的學習環境,家長當然就會放心地將孩子送過去,「就近入學」的目標也就水到渠成。

當孩子都能各就各位適性入學,就不會發生競爭激烈的超額比序,自然「真假免試」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只要再輔以適當的特殊智能學習環境,台灣的教育就能重新出發,為台灣的學子開創一條適性的康莊大道。

   
失靈經濟學 美元霸權基石?
賽明成/大學副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美元霸權地位正在衰微嗎?

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年在瑞士的會議中,對十八位諾貝爾得主提出質疑:是否經濟學的根本理論有誤,故無法預測真實世界的狀況。而二○○八年時,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在倫敦政經學院提出類似質疑。儘管英女王與梅克爾動機不同,但提問背後不僅涉及經濟學者對局勢預測失敗的困惑,也觸及美元地位消逝與否的爭辯。

有評論指出,人民幣和歐元將與美元在儲備貨幣的爭鬥場域中,形成鼎足之勢。這忽視了美國聯準會在二○○八年次貸風暴後,實施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的戰略意涵。有論者主張,儘管透過QE方式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流動性,可避免重蹈大蕭條覆轍,但美元快速貶值已危及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優勢地位。這一觀點低估了美國在世界金融體系的結構性權力之穿透力量。

聯準會實施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其實符合國際政治經濟學大師Strange的結構性權力之論述,亦即透過權力來形塑與決定全球政治與經濟的結構。但能將釋出的美元流動性收回,才是聯準會QE的核心要旨。

而自二○一一年九月至二○一二年底的兩輪扭曲操作(OT),展現的就是此一貨幣政策之精神。聯準會扭曲國債結構,在維持總量不變下,賣短期債券且購入長期國債,以壓低長期國債殖利率。這說明美國先前透過QE的調控政策,來延遲與轉移美國債務,及憑空創造美元套利交易情勢,將因實行OT所傳遞不再大量提供資金之信息,導致國際熱錢從原物料與新興市場回流至美國。

與此相對,國際間對人民幣朝向國際硬通貨道路邁進,仍抱持樂觀態度。然而大陸因信貸過度膨脹,其貨幣政策更須謹慎因應因聯準會結束QE而導致大陸資產泡沫化的可能性。觀察人民銀行近日突然向五大銀行挹注為期三個月五千億人民幣的短期流動性,隨後又進行十四天期正回購操作,即可見其如履薄冰的貨幣政策。簡言之,在調結構的大方向上,緊縮市場的資金,同時又釋出流動性以因應資金大量外流。

即便如此,人行下調十四天期正回購利率至三•五%,仍釋出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信息,以避免出現系統性的國內金融風暴。在聯準會欲結束購債規模並於明年升息之際,人行在調結構的原則下,來緩解資金緊縮的貨幣行動確實具深刻意義。

事實上,美元地位並未因貶值而有所減損,反在其後相關的貨幣政策中,又強化其世界鑄幣權的角色。相較之下,未來歐元空頭走勢短期間恐不見緩解;新興市場的資金外流也勢不可擋;而大陸信貸擴張的脆弱面,將使人民幣在國際化的歷程上更增障礙。

梅克爾對經濟學說是否錯誤的質疑,其實呼應當年Strange提出知識的結構性權力,是建構起美元地位因素之一的看法。我們是否也該思考:為什麼相關政治經濟學說,非但無法對當前金融危機提出預測與解決之道,最終卻成為強化美元霸權地位的基石?

   
聯合筆記/一國兩制或一國三制
沈珮君/聯合報
「一國兩制」真是讓人涕泗縱橫。

「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十七年了,行政長官真普選的訴求,現在仍被催淚彈伺候;對總統直選已十八年的台灣來說,怎可能接受那樣的「一國兩制」?

若習近平真的想走王道路線的和平統一,並且和台灣達到他所謂的真的「心靈契合」,在「國」的層面必須務實面對中華民國的存在,在「制」的層次更非得「三制」不可。

台灣最近很難不百感交集。「一國兩制」在香港,雖然「舞照跳,馬照跑」,但行政長官就是不能真普選,中共國務院最近出台的一國兩制白皮書,更是違反港人具有高度自治權的承諾。而正當香港人一波波反彈之際,習近平卻撿了這個時候對台灣重提「一國兩制」,這不是更把台灣往外推嗎?

「一國兩制」在香港,此刻正像胡椒噴霧一樣嗆,而台灣和香港完全不同,習近平說會充分考慮「台灣的現實情況」,是嗎?台灣的現實情況是:

一,總統直選,阿貓阿狗符合基本門檻都可參選,所謂「中央」直接或間接都無權篩選參選人,選不選得上,人民決定。這是民主。

二,候選人是否「愛國」,不是他可否參選的前提,若他居然可以因「不愛國」而當選,那就是多數民意,反對者也只得含淚接受。這就是民主。

三,政黨輪替是常態,一黨專政是笑話。水能載舟覆舟,沒有永遠的執政黨,搞貪腐、不英明,很快變成在野黨。台灣已演繹兩回合,很可能有第三次。這是真正的民主。

以上這些,都是香港「一國兩制」前原本就沒有;「一國兩制」後,香港一再要求,北京則是不斷回敬打臉。難怪台灣人如此關切。「一國兩制」在台灣,本來就有認同的阻力,若沿用這樣的香港版,則是嚴重倒退,而若「兩制」不成,遑論「一國」。

北京統一的阻力,其實在北京,不在台灣。何況北京不僅希望統一,依習近平最近有點「浪漫」的談話,他還希望達到比統一更高標的兩岸「心靈契合」,若確如他所說,北京有「最大誠意」解決,除了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外,還要務實的依台灣現實情況,打造具有台灣特色、和香港不同的「一國三制」,台灣人要真直選台灣領導人。

「一國兩制」在香港變成今天這樣「催淚」,如何讓台灣人民相信北京會確實執行原初的承諾,我們如何有信心:台灣未來不會像今日香港處境,冒出一個由北京發出的白皮書,片面重新解釋基本法,而說好的「港人治港」的港人卻無權置喙。

「一國兩制」是鄧小平三十幾年前的創意,也是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的未竟之業,北京若真希望「一國兩制」對台灣有吸引力,香港行政長官是否可以真普選,只是最基本的指標。

既是「一國兩制」,北京就不能一廂情願。台灣人正緊盯香港,若「一國兩制」在香港行得通,台灣才可能信「一國兩制」在台灣不會是世紀騙局。唯有兩岸三地真正「心靈契合」,「中國夢」才算圓了,世界才相信這樣的大國崛起,不是世界的噩夢。

   
北京欲擒港 打壓彈更高
陳靜山/大學生(桃園市)/聯合報
今年三月有新生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加入俄羅斯聯邦;在英國有甫被否決的蘇獨;馬德里正因違憲與否和加泰隆尼亞在獨立公投上爭執不休。雖然各個獨立領導人物都有不同的說法,但其實以上三個分離主義運動的起因,皆是來自於中央施政無力所引發的憤怒與不滿,各國國民對於政府的不信任與憤怒日漸高漲,再加上各國政客在旁煽風點火,以文化、語言與歷史之名行獨立之實。

但西方的民主體制保障每個人的發言權與投票權,大陸卻不同。早在三月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就說,「行政長官要符合愛國愛港標準,普選不能照抄西方一套,否則水土不服,可能有災難後果」,充分地表明北京不容許香港的政治出任何一點差錯。這次習近平會見郁慕明時也明確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大陸國力日漸強盛,但他們其實也了解,當人民吃飽穿暖了,就會開始精神造反,所以共產黨的經濟方針向右,但政治卻極左。

這次香港民眾占中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二○一七年的香港行政長官要由港人自己直選,沒有來自北京的指派,沒有任何北京的壓力,但大陸的對岸已經有個中華民國,北京深怕香港變成下一個台灣,再來就是澳獨、藏獨、疆獨、蒙獨,所以決定要緊緊抓住對各區域的控制權。

其實這就是東方人與西方人最大差異,西方因尊重民主且公平保障每個人的言論自由,而且最重要的是,定期公開公正的選舉;讓人民覺得,這屆若你幹不好,下屆我就不投你,但在大陸的黨國體制讓人民感到緊繃並且納悶,「台灣可以自己選自己的總統,罵自己的總統,同是中國人,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為什麼老是共產黨說的算」。

打壓人民就像拍球一樣,打得愈大力反彈得愈高,但共產黨認為若他們妥協,就是證明了會鬧的孩子有糖吃,而西方人卻懂得,雖然英國首相卡麥隆的政績不佳,但他大老遠飛到愛丁堡溫情喊話,還用離婚來形容蘇獨的嚴重,成功留下了蘇格蘭,這就是東西方對分離主義看法最不同的地方。既然獨立是因為感性而生,那就由感性來熄滅。

直到共產黨的領導人懂得這道理,願意讓獨立分子的聲音完全表達,願意與他們坐下來誠懇地談國家的未來,而不是教條式地重複著不要誤國的陳腔濫調,中國才可以真正撲滅分離主義與獨立運動。欲擒,所以故縱。

   
為香港加油 別見獵心喜
陳少甫/研究生(新北市)/聯合報
香港為爭取「真普選」而出現的社會運動抗爭,隨著北京政府益發強悍的回應,終於在眾人毫無預期的情況下,提早啟動了傳聞已久的「占中」。香港的街頭,瞬間成為宛若台灣政治惡鬥至最激烈時,台灣人毫不陌生的警民衝突場景。情境相似,但內容及結果則可能截然不同。

不似台灣的政治惡鬥,不同於台灣街頭抗爭,參與者即便犯法仍得以免於刑罰免於責難,甚而在民間獲得另一派政治勢力的保護乃至讚場。香港民眾上街同政府抗命、請命的老百姓們,他們的恐懼是如此真實,他們的代價更為我們所無法想像。而當局勢逐漸升至最高點,京港關係至此無法挽回時,關注香港議題的台灣民眾,除在一片「香港加油」聲中,雖難免有兔死狐悲脣亡齒寒的同情者,更不乏隔岸搧風點火、見獵心喜的投機之人。

港澳台所面對的挑戰及其自身的政治經濟社會,各自殊異,但在面對中國大陸時,極容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情香港處境的台灣人,他們所看到的,是相信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失敗,他們所憤怒的,是相信北京政府對香港人民背信棄義,他們最終所恐懼的,是害怕台灣的未來,將如同今日的香港一般。

無論喜歡與否,陸港澳台在許多層面上存在共同的利害關係,榮則俱榮,損則足以俱損。在北京政府強硬的政策回應下,香港民眾義憤填膺,台灣民眾除同情外,更多的是對自身的憂慮。凡此種種,都是北京當局此時此刻及未來必須謹慎對待,甚而調整政策方向,才不至於「後院著火」。

然而,對於台灣那些旁觀他人的痛苦,來滿足自身利益的好事之人,我們則必須更加嚴肅地、審慎地看待這樣一群投機者。他們動輒以香港當今的動盪局面來恐嚇台灣民眾,見香港處境之艱難,與其說他們因憐憫心而支持香港,不如說投機者的情緒,更接近於目睹「悲劇」發生時,變質而生的嗜血興奮。彷彿香港民眾抗爭的結局愈悲慘,愈能符合他們心中的盼望。

「反中」是如今港台方興未艾、流行、且具絕對性的政治正確。命運休戚與共的台灣人民,儘管平時政治態度各不相同,但我們或許該捫心自問的是,究竟我們為了「政治理想」,是否要不顧一切甚而不擇手段?

長年因恐懼而被我們所豢養於島內,那日趨茁壯的極端勢力,最終不僅抗衡不了心中的「那個巨魔」,可回過頭來吞噬島內溫和善良的百姓,恐怕仍是綽綽有餘。

   
北京失去香港 香港失去自己?
王藝/研究生(台北市)/聯合報
一場社會運動或者抗爭之中,最好的選項是政府中的改革派遇上抗爭群體中的溫和派,雙方得以理性對話並進而開啟改革大門,台灣的野百合學運是為一例。

而相反,當政府中由強硬派占主導地位,抗爭群體中也是激進派作為主流,那運動的後果則往往以悲劇收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九八九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

回溯歷史,從中共建黨到現在,無論是早期延安整風、建國後反右、文革、六四,乃至於最近的薄熙來事件,都可以看出其「贏者全拿」的政治文化。在其無論是黨內還是黨外的「你死我活」政治鬥爭中,一方必將另一方完全置之死地而後快,故而與中共謀皮,最忌以硬碰硬。一九八九年學生占領天安門廣場時,倘若激進派學生沒有取得學運主導權並發動絕食,中共黨內溫和派也不會如此快速的失勢並最終釀成六四慘劇。

廿五年後的今天,香港的情形其實也頗為類似。學聯和占中人士的勇氣和行動固然值得欽佩,然而政總象徵香港的政治中心,中環象徵香港的經濟中心,學聯和占中人士不管是占領前者還是後者都等於是向北京攤牌,逼迫北京做出最壞的決定。廿五年前亟需深化改革開放的中共,可以為保住政權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廿五年後誰又能保證早已非吳下阿蒙的中共,不會再次做出類似的選擇?

只恐怕這場運動最後的結局是兩敗俱傷,港人不僅無法得到想要的普選,事後也要面對一輪大規模的清洗;而官方的鎮壓則讓每年都高調紀念六四的港人更加深信中共本質未變,對北京政府也愈發離心離德。最終北京失去了香港,而香港則失去了自己。

   
港人要民主 中共只敷衍
顏君憲/研究生(台北市)/聯合報
為了爭取二○一七年行政長官的真普選,香港的大專生發起罷課活動,而中學生也被激起民主情緒加入罷課的行列,港政府卻遲遲不願正面回應甚至派出了防暴員警與手無寸鐵的學生與市民爆發嚴重衝突。

香港主權移交了十七年,當年中共曾承諾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民主治港」等承諾,如今卻一再跳票,迫使學生們走上街頭放下書包,背上香港的未來前途,無奈的學生們只能以這股單純的信念,激發香港社會大眾的支持這次占中活動,迫使政府聆聽人民的聲音。

香港發展的道路是少不了民主的,而中共與港政府卻只會端出「白皮書」敷衍了事,遲遲不兌現當初的承諾,如此勢必激起更大的民怨。

還記得台灣太陽花學運擊起了民主的聲響,引發港人高度的關切與支持。希望台灣民眾也能為港人爭普選增添動力。

   
谷歌在歐洲踢到鐵板
谷歌在歐洲處處挨轟,反映美國科技業公司面臨的挑戰。谷歌已成為顯眼箭靶,承受著許多人對美國政府無孔不入的批評及對美國科技主宰全球的關切。

秋燥傷肺!多吃梨子+穴位按摩
秋天是個乾燥的氣候,如果一不小心「秋燥症」就容易找上門。中醫師指出,秋天養生有訣竅,可多吃一些白色食物來滋養肺部,緩解秋燥傷肺,或平日多按摩三陰交等穴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