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老莊說的回響

聯副電子報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每一波漲潮,《財訊月刊》的讀者都賺到了!!訂閱【財訊電子報】讓您邁向致富之路,從劣勢成為贏家!!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9/03 第475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老莊說的回響
影評/東方經
人文薈萃 小詩房/街景投影

  今日文選

老莊說的回響
柯慶明/聯合報
董陽孜「老莊說」書法系列的完成,就其藝術意境而言,自是更上層樓;但以其人生閱歷研讀道家經典,於會心處著墨,正是個人精神與古典智慧的交響輝映……

以書法詮釋老莊語詞

藝術名家董陽孜女士,熱愛中華文化,浸淫書法藝術之餘,耽讀各種典籍,往往將別有會心的語句形諸她的書法詮釋。繼前此之《觀易》,又完成「老莊說」系列。摭取兩書中的語句以至語詞,作為創作的題材,書法形式的詮釋表現而外,就其擇取的語句或語辭,往往特具一種攝影之聚焦,或電影之特寫的效果。讓我們另有祕響旁通的體會,整體而言,雖似神龍仍在雲霧中若隱若顯,但其一鱗一爪,反映的終是夭矯難馴的龍性,稱之為《老莊說》,亦自合宜。

正因以「說」為重點,所以她對《老子》首先擇取的是「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八十一章)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五十六章)。它們都採取了一種對反性的表述,近於弔詭,實是警語:反映的都是對「言辭」之性質與功能有其局限的深切認知。「言辭」來自發話者的「言說」,又朝向受話者的接受。因而它本身並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手段或過程。若專注於「言辭」本身的精美,反而會產生「買櫝還珠」的現象,不論發話者或受話者皆易因此而迷失本意誤解初衷。強調「言說」的真諦在於心意的能夠真正傳達,而得到對方的共鳴認同,因而由發話者的「言必信」,到受話者的「信其言」,而到達彼此「得意忘言」的契會,才是「言」所該當追求的目標。

「弱者道之用」的體會

老子心目中的道,其實亦可以用「有無相生,難易相成」(二章) 來理解。因為「有無相生」,所以,就道體而言,他強調:「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光明與昏昧,永遠是暫時的狀態,並無本質上的區隔;因而體道的方式,則以相生為重點而觀其生成與化沒的兩端:「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首章),宇宙「周行而不殆」,萬物永遠處於自無中生有;同時亦不斷的由有復歸無的歷程中;面對這永遠變化的歷程,他同時觀照事物的逐漸生成與逐漸化沒。

因而他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十六章)。萬物自無中生成,是為「並作」;但對目前紛紜的各種已然的存在,所謂「夫物芸芸」,我們可以觀照的,正是它們將要各自「歸」「復」到它們的「根」,也就是它們共同起始之無的趨勢。所以他相信:「功成身退,天之道」(九章),以及「物壯則老」的必然情勢,還有由「取強」導致其「不道早已」的提早老化沒滅的狀況(三十章);因而他主張:「反(返)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四十章)。「觀復」正是觀「反(返)者」,也就是「復」的「道之動」;由於要避免因「取強」而提早「物壯」的「不道早已」,這裡強調了保持作為「弱者」的「道之用」:也就是「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七十六章) 以及「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七十八章)等原理的應用。

董陽孜在「弱者道之用」的體會上,不僅完整的拈出「知其白,守其黑」;並且兩端取其一的場合,亦謹遵「守其黑」之意而擇選了「處其實」、「燕處超然」與「不昧」。她的取「不昧」而不取「不皦」;自是有意選「其下」而不選「其上」,仍是從「重為輕根」(二十六章) 著眼,但在具有「白」與「黑」意涵的「皦」與「昧」之前加上了表示否定的「不」,不但反映了「反者道之動」的理趣,書寫「不昧」亦正諭示「常無,欲以觀其妙」的善體天運,因為現狀雖「昧」而本質「不昧」,既是見微知著,也是善禱善頌,足以激勵人心。

透過《老子》的言說,「道」、「無」、「大」,都具有了嶄新的意義:同時「大」一方面可以反映道體,例如:「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因而或可連用,如「大道氾兮,其可左右」;或單獨成為道的代稱:「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三十四章);一方面則配合以「反者道之動」的理念,成為道用的顯現:「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或者是體道的應用以及境界的形容:「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四十五章)。到了《莊子》則論及道體,在空間屬性上,往往加「至」而為「至大」;或揉合有無時空而成為「無窮」、「無涯」;而在體道的境界上,特別措意於「知」,而作「大知」與「小知」之辨。

由「老子說」而延展為「莊子說」

當董陽孜由「老子說」而延展為「莊子說」,首先她仍由反映無為道體的「大象」契入,玩味其「至大無外」與「無涯」的性質與意涵。「至大無外」雖見於〈天下篇〉,為惠施之言,但〈秋水篇〉亦有「至大不可圍」與「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的言說,其實正反映了「天地法道」與道的無所不在,無可限界。「無涯」一辭,在〈養生主〉中,原來用以描述「知」的可能對象亦如道體之無可限界。但該篇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到了〈秋水篇〉則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來重加表述,因此「無涯」與「至大」言辭雖異,所指則一,強調的仍是「不可圍者,數之所不能窮也」。道之所生,宇宙存有之變動化育的無限無盡。

但以「大」為言,而在體道的應用上,董陽孜則選取了「江河合水為大」(則陽),以及「為大不足以為大」(徐無鬼)。前句作為道之象喻,先見於《老子》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而明指其義蘊則在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強調的正是「有容乃大」。至於後句,則《老子》三十四章則亦在詮解「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之餘,強調了「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由「萬物歸」而「不為主」,正強調所謂「大」,其實是建立在「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處無為之事」(二章)上的;而「為大」則違反了「無為而無不為」的原理,不免是一種:「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二十四章) 的表現。

以書法乘雲御龍 而竟與道冥合

雖然莊子的思想多本於老子,但亦有許多獨創的精采理念。逍遙與遊,未見於老子,而莊子首篇獨標為〈逍遙遊〉,其基本要旨正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變),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的「遊無窮」。這是「小知不及大知」的最高境界。〈逍遙遊〉篇中敘述了許多層轉向上的過程。〈大宗師〉亦以顏回之各種不同層次的「忘」,來描敘其進境而以「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為其極致。篇中更藉仲尼之口,讚以:「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所以「坐忘」不僅是「忘」,而且是「同」,是「化」,因而也是「遊」,逍遙遊!

「離形去知」的功夫,亦見於〈人間世〉「虛而待物」,「唯道集虛」的「心齋」,並且以「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進一步指出:「是萬物之化也」。但郭象注與成玄英疏,皆忽略「夫且不止」的層進意涵,不知「不止」正是強調它的「化則無常」之精義,而以「吉祥止止」為「好」,故誤解「坐馳」為「應坐之日而馳騖不息」,所以最高義翻成否定義。這都是以「坐忘」或「坐馳」的「坐」為形體的「坐」,因而有此錯解。其實這兩篇的「坐」正都是「乘天地之正」的象喻;也就是〈人間世〉後文所謂:「且夫乘物以遊心,託不得已以養中,至矣!」的意思。「乘物」、「乘天地之正」謂「坐」;「遊心」、「養中」,因而「遊無窮」謂之「馳」。這種「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的「坐馳」、「無待」的境界,用神話的意象來譬喻,就是「乘雲氣,御飛龍」:以上董陽孜的選取,正可見到她對《莊子》的深切體會。因此雖吉光片羽,卻是意韻深長。

董陽孜「老莊說」書法系列的完成,就其藝術意境而言,自是更上層樓;但以其人生閱歷研讀道家經典,於會心處著墨,正是個人精神與古典智慧的交響輝映,我們實在亦可「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在其目極千里的視野中,靜觀她以書法乘雲御龍而竟與道冥合,種種啟示與種種表現,「得意忘言」可矣!

(本文為節錄,完整全文刊載於董陽孜作品集《老莊說》。)

●《老莊說》──董陽孜書法展9月5日至21日於誠品信義店6F展演廳展出。9月6日2:30-4:00pm柯慶明主講「《老莊說》的意涵與欣賞」;9月13日2:30-4:00pm楊儒賓主講「老莊說書」,地點在誠品信義店6F展演廳,免費入場,歡迎參加。


影評/東方經
陳克華/聯合報
談《露西》和幾部向東方取經的科幻電影

周末趕在《露西》(Lucy, 2014)上映第二天衝進電影院一探究竟,步出電影院時心是滿足的,大腦卻是驚訝的——曾幾何時西方科幻電影走到了這一步?滿滿的東方思想。

首先,當然是內容直指哲學上的亙古命題:我是誰?

「我」指的是「我大腦裡的意識」嗎?如果是,那裡頭有什麼?

呼應著《駭客任務》(Matrix, 1999)第一集,當男主角尼歐踏入「先知」的廚房,門口上懸掛的牌子正是書寫著希臘古哲的訓詞:「瞭解你自己。」──而人類真的有可能完全瞭解「我自己」嗎?儘管從釋迦牟尼到康德到佛洛依德,都否定了這個可能性。

所以《駭》片設定全人類都活在電腦的「虛擬實境」(母體)裡,一如佛教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電影一直拍到第三集結束都還無法讓全體人類醒來。

《露西》一開始假設人們都接受了一個醫學事實:人類只使用了百分之十的大腦。而故事便在那永遠沉睡或被遮掩的百分之九十,不被瞭解的大腦功能上做文章。

於是隨著大腦意識因為一種禁藥而不斷被開發,露西也逐漸顯露「神通」,除了不斷如泉湧出的「知識」和無師自通的矯捷身手,其實有一大部分露西的大腦「開發」,和佛教所謂的六種神通,有極大的相似性。而電影中的情節層次鋪排,竟也和佛經中對神通高下或開發順序的描述相符。譬如一開始比較平凡的「天耳通」(露西一開始可以聽見遠近每個人的談話聲),到比較需要高度開發的「天眼通」(譬如看得見遠在巴黎的員警辦公室)。而從歹徒腦裡探求運毒情報或控制他人心智(例如讓歹徒瞬間睡著或錯覺困在無形的牆裡),則接近「他心通」,同時藉由電腦網路的無遠弗屆,電磁波的傳播迅速(例如露西可以自由使用人類文明任何一種聯絡方式包括手機到現身電腦螢幕),而達到類似「神足通」的隨處皆現身,比起《駭》片中的救世主只能飛翔打鬥,更勝一籌。而露西憶起童年乃至出生時的每個細節,呼應影片最終的地球時光回溯之旅,則是「宿命通」的推演至極致,時間上可以跨越無數世代,一如佛陀可以思憶起「三大阿僧祇劫」的生生世世。

也類似電影《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2011)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想要為人類的「存在」尋找答案,《露》片大量夾雜與劇情無關的片段,包括:宇宙的起源,地球的形成,單細胞生命學習分裂複製,DNA傳遞訊息,萬物演化,生命體第一套神經系統的出現(有情眾生),直到地球上第一個「人類」露西(同名)出現在東非的一條河邊飲水──片中特別強調神經系統(有情)的進化,露西在接近百分百大腦開發的狀態下,選擇了生命的下一步是和電腦連結,暗示地球「有情眾生」的進化並非獨立,山河大地與工業文明(器世間)和「有情世間」原來就是統一的整體,這樣的境界實已接近佛教的「勝義諦」了。

電影當中沒有替觀眾解答的是:人類大腦為什麼有百分之九十要被壓抑上鎖?有何方法解開枷鎖?自古以來,其實許多古哲先賢皆已嘗試過,等而上之經由修煉靜坐求道等方式「轉識成智」,印證了「眾生皆有佛性」;等而下之就如電影中以毒品藥物來「仿同」開悟的極樂經驗,最終難免傷害自己。有趣的是《露》片對這百分之九十的大腦內容,除了六神通之外,似乎還採用了精神分析學派大師榮格(又一位深受東方思想影響的大師)的觀點,即「精神的演化」,因此大腦裡除了「自我」的表意識和潛意識,還可能有貫穿整個生命演化史的「集體無意識」和「宇宙意識」,而這樣的呈現,實已逼近對「神」的定義和討論,起碼已經進入了靈魂和宗教的層次。

耐人尋味的是,片尾露西的大腦開發幾近百分之一百時,突然「悟」到這物質世間的成立,原來在於「時間」,這濃厚相對論色彩的詮釋,卻令我想起《金剛經》裡提及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露西因此頓然超脫所有現實世界的「相」,而自由出入自在悠遊所有空間時間,不正是菩薩不執著於四相(尤其是最後的「壽者相」)的不可思議境界了嗎?

一部由西方導演拍攝的科幻電影,看似血腥荒誕,卻處處和東方佛理相應,實在是件可嘖嘖稱奇的怪事。不似《駭客任務》只取佛教「人生如夢」的概念,也不是《阿凡達》(Avatar, 2009)只取印度教/大乘佛教的「三身」(法身,報身,化身)的說法(Avatar這個字就是梵文裡的「化身」),《露西》在暴力科幻的外衣下,如實演繹了東方佛法的某些部分(影片愈往後尤其接近大乘的「唯識」),百分之百的大腦運作有如阿賴耶識裡的所藏無盡,變化無窮,最後露西化身為一支隨身碟,承載了生命與這世界的終極「真相」──實則她怕早已「窮神知化,與天為一」,不但逍遙物外,更早已進入涅槃,可以隨意隨處自在顯化,繼續救度在生死進化裡徬徨終日的我們了吧?!


  人文薈萃

小詩房/街景投影
隱地/聯合報
一隻貓
在窗前
觀看街景

牠突然轉身
望著 正在喝咖啡的我

一室寂靜
因為貓的回頭
讓我讀到了
一首詩


  訊息公告
孩子長高,你吃對了嗎?
「我家孩子每次都坐最前面,看著其他同學一個長得比一個高,該怎麼辦?」擔心孩子長不高,多攝取鈣質就會長高嗎?其實長高的關鍵飲食是蛋白質及胺基酸。

聆聽土地心跳 書寫自然脈動 【e世代文學報】徵文贈書
深受大自然感動但卻無處可抒發情感嗎?E世代文學報邀您一同書寫自然,寫下對山、海、花草或動物的任何生態現象觀察或感觸,讓土地的心跳聲在您筆下成為動人樂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